從發改委權威人士處獲悉,發改委正組織于12月19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碳市場啟動。在新聞發布會之前,還將召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啟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將出席,并就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電力行業)》,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關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李高曾在10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堅持將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統運行過程中避免過多投機、避免出現過多的金融衍生產品。
即使僅納入電力行業,中國碳市場也將超過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中國碳論壇數據顯示,電力行業將被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為35億噸,占該行業排放總量的74%。由于該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國排放總量中占比較大,即便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首批僅納入發電/供熱行業,碳市場覆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占到全國排放總量的39%。
在中國實施的各項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中,碳定價具有極大的減排潛力。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NSCS)、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ERI)、能源創新機構(Energy Innovation)進行的建模分析表明,到2030年,在實施碳定價(定價為63元/噸)的情況下,碳排放將比常規情景減少27.49%。
然而,雖然碳排放交易系統將發揮作用,但并非萬能,該研究也指出中國要實現氣候目標,必須同步實施其他補充政策。
中國碳交易試點的市場碳價上下波動,但大多時間維持在每噸30元人民幣上下。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此前曾表示,碳價要在2020年以后才會達到每噸200-300元人民幣,在此之前,企業無法感到真實壓力。
2011年底,全國批準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深圳、湖北、重慶七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這些試點納入了電力、鋼鐵、水泥等多個行業,有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為全國碳市場打下基礎。截至2017年9月,累計配額成交量達到1.9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45億元人民幣。試點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呈現了雙降趨勢。
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俊杰表示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對電力企業將產生深遠影響。一是影響發電成本。發電企業實施碳減排必然要增加成本,包括碳成本、技術成本和管理成本等。
二是影響發電行為。電力企業碳排放配額分配數量和方式,將直接影響其發電行為,企業需要根據碳價進行適應性生產調節。
三是影響能源結構。碳市場將促進發電企業調整其能源結構,傾向于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
四是促進發電企業進行技術革新。碳減排的壓力將推動高效低煤耗機組的引進和研發,提升發電效率。
五是電源結構的變化將對電網規劃布局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從電力供應來看,碳交易有助于推動電源結構低碳化、清潔化,同時推動電源向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或碳排放約束相對寬松地區布局。從電力需求來看,碳交易的施行將會提高工業企業能源消耗成本,促進地區經濟結構調整,使高耗能產業向低成本地區轉移,電力供需形勢發生變化。隨著電源結構和電力供需格局變化,對電網規劃布局等產生一定的影響。
他提醒,電力部門需要注意電力供應的不穩定性: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將增大電力企業的減排壓力,而目前對于電力價格的管控導致市場失靈,企業面臨的碳管制成本無法通過電價轉移,從而會影響其供電決策。此外,由于電價形成的市場化程度較低,碳市場對企業減排的激勵可能較弱。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