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熱盼已久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終于在千呼萬喚之后出臺了。6月1日,相關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這也為業內外留下了一個共同的話題:補貼新政的一夜春風,能換回新能源汽車“千樹萬樹梨花開”嗎?
買不買新能源車,消費者舉棋難定
依據《通知》內容,補貼標準將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對1.6L以下排量柴油車每輛最高補貼3000元。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記者日前就“新政策出臺,你是否會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一話題隨機采訪了幾位有購車意向的消費者。他們大多表示近期不會購買新能源車。
在上海某汽車品牌的4S店,前來選車的胡先生向記者表示:“國家的補貼力度雖然很大,但是,直接補貼到車企的方式,很難保障優惠能落到消費者身上,如果價格不合適,老百姓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一定會受影響。”
前來選車的李先生則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表示了懷疑,“就算在國際上,電動車也還沒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國內應該差距更大一些,心里總覺得選一個技術不成熟的產品有點不靠譜。”
而一位表示愿意“嘗鮮”的購車者,最后卻“折”在了充電問題上,“去哪兒充電是個大問題,而且新能源車續航力相對都比較差,長途旅行也會受到限制”。他表示,如果上述問題不解決了,他還是不敢買新能源汽車的。
通過調查可以明確,羈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不單單是“居高不下”的價格,技術不成熟、配套設施不完善都是阻礙新能源普及的絆腳石。
綠色柴油車成理性消費選擇
在新能源汽車“山重水復”之時,傳統動力中的柴油機技術已經轉向“柳暗花明”,從而為渴求節油,同時趕上“綠色出行”浪潮的普羅大眾提供了新選擇。
致力在傳統能源領域“建功立業”的歐意德動力集團,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清潔型乘用柴油動力總成供應商。據該企業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采用博世第二代高壓共軌技術的歐意德綠色柴油發動機,在節油減排方面,可以做到與汽油混合動力車不相上下,而在價格上要比同級別新能源汽車低的多;與汽油機相比,采用高壓共軌技術的歐意德綠色柴油發動機,與當前最主流的缸內直噴汽油機還要節約30%的油耗,同時減少25%的排放,而動力輸出則可提高50%以上,而且與汽油機相比,柴油機更耐用,后期維護成本更低。
事實上,在SUV和MPV等乘用車型上,柴油動力的搭載率已經非常高,“省油、勁大、低排放”幾乎成為柴油車主對新一代清潔型柴油機共同的評價。而隨著歐意德等轎車柴油發動機的量產,柴油風又開始吹向轎車領域。
如此來看,這樣一個可以兼顧“動力,節能,減排”的“一箭三雕”的科技產物,更有望成為汽車行業扛起環保大旗的弄潮兒。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