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升銷量作用不大
盡管“低碳”成為一種流行,而且本屆重慶國際車展上,廣豐、比亞迪、力帆等都展出了新能源車型,但現場仍然是看熱鬧的多,而愿意下叉者少。有消費者甚至表示,就算重慶成為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試點城市,自己也不會為技術“不成熟”且價格“偏高”的新能源車買單。
新能源車叫好不叫座
面對叫好不叫座的市場現狀,廣汽豐田規劃營銷部長吳寶軍表示,今年6月1日起,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城市試點的“私人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僅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納入補貼范疇,而凱美瑞油電混合動力一類技術成熟的新能源車卻不在此列,因此該政策對于提升新能源車銷量“作用不大”。
消費者持觀望態度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持觀望態度,認為受惠車型太少、補貼力度不夠的就占到了近5成。有人算過賬,即使享受最高6萬元的補貼,新能源車的售價仍然不具吸引力,雖然節能環保優勢明顯,但充電不方便、續航里程短、電池壽命不可靠等技術“瓶頸”,仍讓許多消費者選擇觀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