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剛過,長沙落入到雨季中,位于河西麓谷的科力遠工業園也是濕漉漉的一片。這幾天,對科力遠來說,煩心的事情不算少。
成立于2001年的科力遠是全球最大的泡沫鎳生產商,占有全球市場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鐘發平是這家公司的主人。4月28日,科力遠發布了一個讓它頗為難堪的2009年年度報告——業績大幅低于預期,不僅營業收入只有13.79億元,同比下降19%;且凈利潤更是下滑46%,只有區區1900萬元。
在此前后,一則子公司益陽科力遠爆發鎘中毒事件的消息像塊膏藥一般,讓科力遠有關部門頭疼不已。受此影響,科力遠股價直線跌落,從上月中旬逼近20元到月底跌停,目前維持在14元左右。
也未必盡是壞消息。作為國內鎳氫電池潛在的黑馬,科力遠在產業鏈上日臻完善的布局,極有可能在即將井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拿下大訂單。
據科力遠市場部人士透露,公司目前正在長安、吉利等生產的混合動力轎車上做運行測試,實現鎳氫動力電池量產的目標頗為樂觀。更有證券人士分析,這家因資本運作和概念炒作而聞名市場的企業,或許可以藉此擺脫花邊的標簽,成為不折不扣的行業黑馬。
3年前,鐘發平將科力遠帶入下游——利潤更豐厚的車用鎳氫電池領域,這個市場的產品毛利率高達40%。眼下,正值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出臺前后,在政策的強力導向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勢必漸入佳境。以概念見長的科力遠,能成為實體產業領域的大鯊魚嗎?
發力產業鏈
長沙麓谷桐梓坡西路348號,是科力遠總部所在地。距總部辦公大樓一箭之地,是科力遠旗下生產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電池的子公司科霸汽車動力電池公司的一期廠房。
時過五一,廠房里只有稀稀疏疏幾臺機器和幾位技術人員的身影。很顯然,科霸還沒有投產。科霸技術負責人石建珍博士向記者介紹,公司產品目前還處于技術測試階段。但他同時強調,“科霸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科霸電池是科力遠與香港超霸集團合資成立的企業,從事鎳氫動力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科力遠占總股本的75%。
科力遠市場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科力遠目前已經形成“鎳—泡沫鎳—鎳氫電池生產設備—鎳氫電池—HEV能量包”的鎳系電池完整產業鏈。此言雖言過其實,但科力遠近年在產業鏈里上下延伸,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鎳氫電池產業鏈的前端,科力遠與甘肅金川合資組建了蘭州金科電池公司(科力遠占51%股權)。金川電池是科力遠最大的鎳原料供應商,占科力遠鎳來源的60%以上。
而泡沫鎳則是鐘發平賴以起家的基礎。當年,鐘正是憑借“泡沫鎳技術專利”入股力元新材,而后又取而代之。現在,科力遠所生產的泡沫鎳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泡沫鎳企業。不久前,科力遠控訴巴西淡水河谷在中國的子公司英可公司竊取科力遠核心技術一審獲勝,英可不僅被判償罰幾千萬,而且將停止生產泡沫鎳。
不過,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泡沫鎳毛利長期在10%左右徘徊,即便坐擁全球市場1/4業務,其利潤率也幾乎微乎其微。”
據科力遠董秘伍定軍此前透露,設立金科電池的同時,科力遠還投資1000萬元成立力鑫公司,加大在電池生產設備產業鏈中游環節的研制力度,以沖刺產業鏈中游新利潤增長點。之前,科力遠已開始研發制造電池生產設備,且其研發能力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但受制于投資規模偏小和自動化水平較低等因素,產能一直有限,“設立力鑫公司恰恰可以解除這些瓶頸制約,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和勞動生產率。”
“科力遠被市場熱炒,其關鍵節點就是科霸。”方正證券研究員李儉儉告訴記者,“所謂的全產業鏈概念,就發展潛力而言,其它幾個環節明顯薄弱,在科力遠的產業鏈中,真正能受追捧的產品還是科霸的HEV,即所謂的能量包。”
石建珍告訴記者,“科霸的鎳氫電池組2009年4月通過了國家檢測,8月開始給車廠做實驗室檢測,12月開始做車載檢測。目前有長安、一汽、吉利、奇瑞4家車廠在進行車載檢測認證。”
長期跟蹤科力遠的海通證券[10.60 -0.75%]研究員劉金介紹道,“預計整個過程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因此,科霸的鎳氫汽車能量包業務真正貢獻利潤還需要等到2011年。目前,科霸的產能為3000套左右,預計每套售價將在27000元上下。”
不過,“生產能力是一回事,現在,國內進入電池組建生產領域的企業眾多,科力遠能否脫穎而出,還很難說”。一位業內人士說道。本刊記者在向上述部分汽車廠商市場部求證時,也并未獲得明確答復。
能否批量生產?
從去年13億多元的營收可以看出,科力遠在規模上還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小公司。目前,科力遠旗下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泡沫鎳、鎳氫電池以及鎳材料貿易。泡沫鎳業務位于常德力元新材和長沙力元新材,鎳氫電池業務落戶益陽。
科力遠2009年年報顯示,其主營收構成中,毛利率僅0.1%的貿易卻支撐起科力遠的“半壁江山”。其他兩項收入——電池(3.29億元)以及鎳產品(1.94億元),加起來也不及貿易(8.29億元)的一半。
地處益陽的鎳氫電池業務并非廣義上的汽車動力電池,相反,益陽項目累受詬病。不僅技術含量不高,而且利潤較低。近日又爆出“中毒門”,讓科力遠這匹黑馬失色不少。
事實上,為與益陽科力遠的“鎳氫電池”相區隔,在科力遠的產業鏈條上,科霸所研發生產的HEV被其冠以汽車動力“能量包”的稱號。HEV電池,正是鐘發平賭上科力遠未來的殺手锏。
今年45歲的鐘發平,是湖南常德桃源人。據媒體報道,他15歲考上中南大學冶金系,25歲獲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后進入中科院進行博士后研究,29歲成為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最年輕的研究員。
1998年,鐘發平懷揣著泡沫鎳的專利技術(這點至今尚有爭議)找到了投資商華天集團,到2000年8月,正式組建了力元新材——全球帶狀泡沫鎳最大生產基地。鐘發平出任總經理并占有1400萬股。
2001年,力元新材尚未上市,鐘發平即利用其上游資源,另起爐灶,開始打造生產下游產品電池的湖南科力遠,鐘發平親任董事長。但據當時資料顯示,科力遠不僅有60%的原材料來自力元新材,還從后者引進技術及中高層管理人士多達二十人以上。
而后,鐘發平又辭去力元新材總經理職務。并于2006年趁機反噬力元新材,科力遠李代桃僵,借殼上市,力元新材至此不復存在。
“與其說鐘發平從一個科學家轉變成了企業家,還不如說他是個資本運作高手。”有關這一點在湖南當地幾乎人所共知。而科力遠的新能源前景,也吸引了眾多資金追逐,導致其在資本市場上異常詭譎的表現。
但科力遠若想走遠,鐘發平看得很清楚,就必須押寶HEV電池能量包。目前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坐待補貼政策,依然是匍匐前行。但在HEV電池板塊,做好準備的已不止科力遠一家,也更談不上優勢可言。
“先不說鋰電池。單是在鎳氫電池這塊,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就有天津和平海灣、藍天高科、中炬森萊、春蘭、神舟。其中神舟也同樣在長沙。”一位曾任職科霸市場部經理的匿名人士說,“科力遠在這一塊的技術能力和量產規模并不突出。他們所稱的有望拿下長安、奇瑞的大訂單。這還是沒譜的事情。神舟也同樣與長安等廠商進行車載檢測實驗。”
“現在混合動力汽車前景依然不是特別明朗,下游的充電站建設也較為遲緩。”一位業內人士說,科力遠原本酬躇滿志,計劃在2009年3月產出單體HEV電池,6月批量生產,首期2009年產出1.8萬臺套HEV電池組,二期2010年產出4.2萬臺套電池組。“按目前形式估計,最早也得等到年底。”
該人士給出的數據,“最多也不過3000套”。科力遠董秘伍定軍在接受媒體問詢時,也沒有肯定答復。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