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近期出臺
醞釀已久的新能源私人消費補貼政策終于出臺。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新能源汽車補貼將直接給汽車生產企業,標準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按3000元/kW·h給予補貼,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同時,1.6L及以下節能汽車也可獲補貼3000元/輛。
該政策是我國首個關于私人購買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對補貼車型范圍及金額的選擇、對試點城市的選擇等,都將影響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工作。
油電混合被列為節能車
此次補貼細則中頗具玄機的是,以豐田等日系車為代表的油電混合動力車雖然最為成熟,卻因被歸入“節能汽車”,最高只能享受3000元/輛的銷售補貼。
此次《通知》只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汽車最高補貼6萬元。而在同日開始實施的《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實施細則的通知》中,將發動機排量在1.6L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準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和雙燃料汽車)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直接兌付給消費者。
“這與我們事先預測的有所不同。”專家表示,“以前我們認為從混合動力到燃料電池都會一視同仁地享受補貼,事實上,這次補貼政策有了一個更明確的劃分。”
從實際市場情況來看,這一政策將目前在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油電混合動力車排除在高額補貼之外,剛剛上市的凱美瑞混合動力車顯然不能成為主要補貼對象。油電混合動力車雖然成熟,但并非國家政策鼓勵的重點。事實上,油電混合動力車已不屬于“新能源汽車”的陣營,而忝列于“節能汽車”。
自主品牌是主要補貼對象
事實上,合資企業甚至連每輛3000元的補貼可能也難以染指。若想得到補貼,企業還必須進入工信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而目前進入《目錄》的全是國產化車型。
有消息稱,符合兩項標準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和眾泰的車型,而不少合資品牌的新能源產品由于多采用非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或不在《目錄》上,因此不能享受補貼。
另外,由于政策原因,很多車型也無法獲得高額補貼。一些夠條件獲得高額補貼的車型和企業,獲得補貼的前景還將取決于其所在城市是否“上榜”。《通知》稱,確定先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和合肥這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據了解,這5個城市是從之前“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中挑選出來的,當地都具有汽車生產企業,例如,上海有上汽集團,長春有一汽集團,深圳有比亞迪汽車,杭州有吉利、眾泰等,合肥有江淮。因此,有望首批獲得政府補貼的基本上都為自主品牌。
私人購買遭遇“無米之炊”
《通知》的出臺并不意味著消費者馬上就能買到新能源車。《政府采購信息報》通過對“十城千輛”試點城市新能源車的推廣情況進行調查后了解到,能夠批量生產并投入使用的新能源車非常少,純電動車就更少了。
截至5月20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已公布11批車型目錄,列入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約為110個,其中,可供私人購買使用的轎車車型為26款,而《通知》主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只有11款。并且,目前真正面向私人銷售的只有深圳的比亞迪,而且目前只在深圳針對個人銷售。目前為止,奇瑞的QQ電動車等其他11款電動車雖有部分對企業團體或出租車公司銷售,但針對個人銷售的幾乎沒有。這也意味著,除深圳外的其他4個城市雖被列為試點城市,消費者有心嘗鮮也還需時日。
另外,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出臺,也不意味著新能源車大范圍推廣的條件已成熟。因為新能源車質量可靠性、基礎設施配套是否完善、消費者是否足夠了解,都決定著新能源車能否大范圍推廣。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