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利用,綏化闖出了循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曾經,綏化的秸稈露天焚燒是一個環保大難題,燒得人頭疼,更燒得人心疼。
玉米秸稈露天焚燒,更是“燒荒難禁,霧霾頻襲”,成為幾年前“北國大糧倉”綏化秋冬時節農作物收獲后的別樣“風景”。“秸稈禁燒令”沒有完全“禁”出天藍氣爽,瑟瑟寒風中秸稈繼續著“煙霧繚繞”的灰黑詠嘆。
秸稈禁燒,嚴禁恣意毀壞生態文明的“緊箍咒”,是一項堅決執行到位的“政治軍令”!找到玉米秸稈出地離村的出口、充分綜合利用,是一道必須答好、答出高分滿分的生態文明命題。
作為農業大市也是玉米秸稈大區,市委、市政府立足寒地黑土,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積極探索“一禁兩出”、秸稈綜合利用的現實路徑,快速破題、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打響了碧水藍天保衛戰,邁向了環境保護的雙贏、發展循環經濟的多贏。
玉米秸稈利用,綏化大地上鮮活的實踐,給出了一個個有益的啟示:
“中國黑土硒都”海倫市,作為黑土地保護利用整建制推進試點縣,一直將黑土地保護作為農業生態攻關的首選課題,在項目區50萬畝耕地上實施了玉米秸稈還田培肥地力等工程項目,多舉措持續發力,一步天地寬。雙泉村萬畝有機雜糧基地原是低洼易澇的中低產田,農民利用玉米秸稈、人畜糞便、河溝泥作基質,按比例混合堆漚有機肥還田,畝施有機肥量3~5噸,結合深松整地等技術,黑土地得到保養。秸稈肥料化,提升了土壤肥力,玉米抗旱抗澇抗倒伏能力增強,品質提升,6000畝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6000畝將實現有機轉換認證。磨制的大查子、小查子、玉米面熱銷,大查子每公斤賣到6元,每公頃收入2.7萬元。
2006年,國能望奎生物質發電項目建成投產,成為龍江乃至東北第一個用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發電企業。到去年末,公司每年消耗秸稈30萬噸,發電量超2億千瓦時,并利用余熱對縣城樓區集中供熱。
玉米,“飼料之王”,秸稈青黃儲作飼料發展養殖業,過腹增值。青岡縣新村鄉山東屯,是奶牛養殖專業屯,荷斯坦奶牛繁育場牛奶平均單產超過10噸。用優質牧草與青貯玉米制成混合飼料,奶牛高產,奶質好。這個屯及周邊奶牛養殖戶用青黃儲玉米做飼料,年增收500多萬元。據估算,如果養5000頭奶牛,全種青貯玉米,不愁賣糧,秸稈也不用燒了。全市畜禽養殖年青黃貯玉米秸稈使養殖戶獲益10多億元。
……
這些生動實踐,?出了玉米秸稈利用的可行之路。
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市委將秸稈綜合利用作為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的治本之策,積極探索系統化綜合利用的集成路徑,這是推動“都城地”建設向更高質量發展的現實之路,是推動經濟社會循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堅強之舉,是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生態之基。
市委多次強調,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落實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把打好秸稈露天禁燒攻堅戰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把秸稈利用作為打贏碧水藍天保衛攻堅戰的一項生態舉措,用實在鮮明的工作成果檢驗領導干部的政治站位、政治擔當和政治定力。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從“秸稈出地怎么辦”入手研究秸稈利用路徑方法,算好政治賬、經濟賬、生態賬、脫貧賬、民生賬、穩定賬,用產業化理念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通過政策激勵、資金補貼、產業扶持等途徑,擴大秸稈還田面積,提升秸稈肥料化率,將壓塊、造粒等燃料化新能源利用作為主攻方向,探索秸稈產業扶貧和政策扶貧的新機制新做法。
2018年全市秸稈總量2038萬噸,可收集量166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量1300萬噸。肥料化利用361萬噸,占利用量的33%;飼料化209萬噸;燃料化517萬噸,占利用量的47%;原料化和基料化等1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8%。
市委、市政府提出,通過玉米秸稈主推肥料化、擴大燃料化、鞏固飼料化、探索原料化、穩定基料化五條路徑,全域創新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推進機械化秸稈全量還田,探索玉米秸稈高溫造肥直接還田技術,培育玉米秸稈腐熟劑技術,走出肥料化的集成路徑。開展糧改飼試點示范,建設秸稈飼料產業化基地。擴大秸稈食用菌基料化應用,推進秸稈直燃發電、固化成型、生物天然氣等能源化利用。引資建設生物基化工產品、清潔制漿、纖維原料、秸稈代木、秸稈裝飾材料等工業原料化利用示范項目。力爭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用經濟杠桿撬動環保難題解決,使“綠色資源”生成“綠色財富”,成為玉米主產區生態文明的“綠色增長極”。
產糧大市正打破“堅冰”,走出了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的鮮活路徑,步入綠色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增容,多路徑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快車道。
秸稈啊秸稈,寒地黑土儲量豐富的“黃金”!
我市把扎實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作為有效解決秸稈露地焚燒的有效舉措。秸稈綜合利用,黑土地上逐漸蓬勃的朝陽產業,持續升溫升值,產業鏈條上生金長銀。
秸稈利用“五化”路徑,向吃干榨盡目標迅跑。
主推肥料化,為黑土地保護增力。我市鮮食玉米收獲加工后,秸稈或青貯喂牛或還田,牛糞漚制有機肥,可形成“種植業秸稈——飼料廠——養殖場——肥料加工廠——種植基地”的循環產業閉合鏈,提升地力,種好玉米、好賣糧,賣得更好。今年計劃利用637萬噸,占綜合利用量46%,比去年增長3個百分點。推廣玉米種植寬窄行秸稈免耕還田、秸稈粉碎大馬力深翻還田等實用技術,推進機械化秸稈全量還田,推廣秸稈—飼料—肥料、秸稈—能源—肥料、秸稈—菌基—肥料等循環利用技術,開展玉米秸稈高溫造肥直接還田技術和玉米秸稈腐熟劑技術實驗,大面積推廣應用。主推玉米秸稈翻埋還田模式、玉米秸稈覆蓋還田模式、水稻秸稈碎混還田模式、秸稈腐熟劑堆漚技術模式、秸稈傳統漚肥還田模式,探索循環經濟新路徑。肇東市海城鄉雙麗農民合作社與長青牧場聯手,用牛糞與秸稈堆漚造肥3萬方,每畝每年施堆漚肥2噸以上。改造重度鹽堿地1萬畝,土壤PH值由8.5~9.4下降到7.5,有機質由0.9~1.5%提升到1.5~2.6%,玉米單產由150~260公斤提升到750公斤。我市將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為主體,利用有機肥廠和奶牛、肉牛養殖場、養牛小區的畜糞堆漚造肥,相當1畝地施用了4.4公斤尿素、3.8公斤過磷酸鈣、3.8公斤硫酸鉀,畝增糧10~15%。海倫市通過秸稈翻埋還田、碎混還田和免耕覆蓋還田技術,直接還田55萬畝,依托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推廣漚肥技術,漚肥還田3萬畝,利用秸稈49萬噸。
擴大燃料化,綠色燃料“燒”出大電力、大熱力、大環保。計劃利用526萬噸,占利用量的38%。依托望奎、慶安、明水等地秸稈熱電項目成熟經驗,擴大生物質熱電聯產、燃煤鍋爐生物質改造、農村戶用生物質爐具改造等模式利用秸稈量。海倫市秸稈燃料化路子從鄉村走向城鎮,去年收集秸稈190萬噸,利用155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地勢坤生物熱電有限公司用秸稈燃料化供暖和生物質發電闖出了新天地,去年一期工程建設了30兆瓦汽輪發電機組熱電聯產項目,每小時直燃秸稈130噸,今年二期工程擴建達產后,地勢坤年可“吃掉”玉米秸稈40多萬噸,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供熱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可代替燃煤10萬噸左右。依托利民節能鍋爐制造有限公司和圓通生物質能源分公司的技術支撐,海北鎮萬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條秸稈壓塊造粒生產線,年生產生物質燃料4萬噸,年利用秸稈8萬噸。這種壓塊秸稈燃料與節能鍋爐匹配使用,比燃煤每噸節省240元左右,放一次燃料能燃燒5個小時,一個供暖期可為每戶村民節省近500元。推動壓塊廠、打包合作社、儲存場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壓塊廠發展到40多家,年生產秸稈壓塊35萬噸。有了秸稈燃料,改造工業企業燃煤鍋爐10臺,積極推廣使用戶用小型生物質鍋爐1萬臺,改造37所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燃煤鍋爐52臺,實現農村學校全覆蓋,供熱面積11萬平方米。
鞏固飼料化,綠色飼料擴容,草食動物“吃”秸稈長“增收膘兒”,鼓了農民腰包。近年來,安達市、蘭西縣、青岡縣等地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發展玉米青黃儲飼料基地。對玉米秸稈進行清理切割、裝填入窖、添加纖維素酶及發酵劑等加工處理,成為理想的奶牛飼料原料,可替代優質牧草。我市將草食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杠桿,作為精準扶貧脫貧的一條路徑,借助乳肉制品加工企業擴大養殖規模,利用秸稈發展草食畜牧業,全市年可消耗秸稈幾百萬噸。鼓勵養殖場、養殖戶及貧困戶,種植青貯玉米或黏玉米,蘭西華輝肉牛養殖合作社用秸稈作青黃貯飼料,減少了一大筆投入。慶安縣洪光農機合作社采取秸稈發酵技術生產專用飼料,將秸稈揉碎、添加生物菌劑發酵后直接食用,1噸秸稈產3噸發酵飼料,每噸收益700元。明水縣農民用玉米釀酒,用酒糟養肉牛,畜禽糞便還田,土壤墑情得到修復。
拓展原料化,綠色原料加工正升級,生產效益、節本增收、生態環境等在升值。黑龍江銀泉紙業有限公司是全市唯一一家利用生物秸稈造紙企業,是慶安縣環保循環經濟的先行軍。通過校企合作,東北農業大學研制成功了利用秸稈生產可降解的紙地膜,替代塑料覆膜,獲得國家專利。經基地試驗示范數據表明,可降解地膜免焚燒,在抵制雜草滋生上效果明顯,保墑性能好。目前我市秸稈加工企業10余戶,年可消耗秸稈20多萬噸。企業加工給農民從事玉米秸稈收集、存儲、運輸拓展了增收渠道。海北鎮新勝村農民趙秀彬,借助國家產業扶持政策購買了兩臺秸稈打包機,去年向萬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2000噸左右秸稈,收獲不菲。
穩定基料化,玉米秸稈上盛開“黑白牡丹”。“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扶持海倫市、綏棱縣、慶安縣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將秸稈粉碎作食用菌基料,年秸稈基料栽培食用菌5億袋,年可消耗秸稈38萬噸以上。海倫市黑龍江黑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大豆、玉米、水稻作物秸稈替代鋸末,作為基質培育富硒保健食用菌,生產黑木耳菌包3000萬袋,消耗玉米秸稈3000噸。公司研發出黑臻1號、2號和平菇、白玉菇等菌類品種,工廠化培菌,在海倫、望奎、蘭西、拜泉、烏伊嶺、鐵力建了6個培育生產基地。
做好秸稈利用大文章,將散落的“黃金”穿成“項鏈”、打磨成“鉆戒”,那就是從秸稈里“淘金”:種1畝地青貯玉米農民直接增收450元;養牛戶用青貯飼料養1頭奶牛增收1260元;秸稈回收使經紀人年可增收1.54億元;秸稈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0.03個百分點……
秸稈,不再肅立農田無人識、靜躺黑土無人問、化作煙塵無人惜,身價倍增受人寵,成為增收增利增稅的綠色動力源。
秸稈利用,綏化恰逢其時,更大有可為。
秸稈利用,永遠在路上。
市委、市政府將以“兩座金山銀山”重要論述為命題,全力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生態答卷,推動鄉村振興,繪就新時代綏化的魅力畫卷!(本報記者張貴文趙洪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