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公路兩旁的樹都披上了綠色新衣,行進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賈家營鎮的公路上,成片的光伏板如同灰藍色海洋般“波光粼粼”。截至目前,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共有5000畝光伏板,它們吮吸著陽光、奉獻著電力,為當地百姓送去了光明,也送去了財富。
蘭海牧業的“扶貧羊”在光伏板下乘涼
而宣化蘭海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的 400 畝光伏板的貢獻并不僅限于此,它們還負責給羊送去陰涼。
奇思妙想富路廣
戴上口罩、穿好鞋套、踩踩消毒地毯,感光消毒噴霧下再來40秒,一套消毒滅菌流程完成后,才能進入這個新奇的養羊基地。跨出門檻后,記者一行便聽到了“咩、咩”的羊叫聲。仔細觀察,養殖大棚從“A”到“F”共分為6列,每一列共有8個羊舍,據場長蘭進京介紹,這些數字都代表了不同的區域,帶羔區、待產區……區域劃分都是根據養殖規模和生產模式進行精確的規劃,起到防止細菌傳播、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2014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指揮工程學院的蘭進京,不顧家人反對,回鄉做起了“羊倌”。剛開始養羊的蘭進京滿腔熱血,還招了幾十個貧困戶,“我回村養羊就是想用自己的知識和見識帶領村民致富。”但蘭進京初出茅廬,選羊、養羊技術并不成熟、終端購貨方資源短缺,導致資金鏈岌岌可危。更加不幸的是,2015年養殖場發生疫情,死了200多只羊。
這樣的困境愁壞了蘭進京,直到2016年初,養殖場重煥生機。當年,蘭進京姑姑一家來養殖場游玩,“哥,現在國家支持光伏發電,你去問問你這樣的條件能不能申報。”妹妹的隨口一提,蘭進京卻銘記在心,當天便上網查詢、四處打電話咨詢。蘭進京心想:圈養的羊膻味重、肉質不緊致,除了飼料問題,就是因為受不了大太陽、成日待在羊圈里,可現在禁牧保源不能放羊。
深思熟慮后他決定,將光伏板建在羊舍屋頂和屋前空地,這樣不僅能解決資金難關,更重要的是還能再幫助一些貧困戶。同時,還能給羊打造個陰涼地兒,讓羊們的活動量更大、肉質更鮮美,減少羊膻味兒。
可私企發展光伏在宣化甚至張家口,并無先例,審批手續、資金投入,又一門檻攔在了蘭進京面前。“后來是區里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宣化區扶貧辦聽說蘭海養殖公司截至2016年已經帶貧30戶,便將他的材料立即推薦給區發改局,發改局整理后又層層申報。但現實又給了蘭進京當頭一棒,2016年12月宣化區發改局的干部們陪著蘭進京第一次去河北省申請,但因宣化縣改區的新規劃導致申請并未通過審核。
“別擔心,發改局會派出干部和你一同去市里。”宣化區扶貧辦李主任給予蘭進京鼓勵。歷經五次從宣化奔赴省里,1800多公里,發改委的干部們始終無怨無悔陪同著蘭進京。2017年底,蘭進京的光伏產業終于得到了并網許可。“年輕人有苦都不說,那會兒的他從來沒凌晨兩點前睡過。”李主任說,一旁的蘭進京低頭只是笑了笑:“你們的奉獻一樣不樂意說啊。”
“羊光產業”助農增收
變廢為寶帶貧實
談笑聲中,記者一行來到了養殖區,仔細觀察,這些羊的尾巴呈螺旋狀盤旋向上,尾巴末端也不像傳統羊那樣呈寬扁狀,而是尖細狀。“這些羊是通過人工輸精,將國外杜波公羊與本土湖羊的精液按照特定比例進行融合,進而通過人工授精雜交而成。”蘭進京介紹道。記者一行繼續往羊圈里走去,羊群們一個猛子全都站起來奔向光伏板下。原來,羊兒們都是混血的聰明羊。“他們認人呢,一看你們和我衣服不一樣就害怕啦。”遠處一位飼養員“嘲笑”著來訪者。
這位飼養員,名叫宋善春,今年59歲。“我年齡大,出去打工沒人想要,家里種點玉米也買不了幾個錢,現在一個月能掙3000元錢。”他一邊整理著飼料一邊說著。宋善春是為勤勞肯干的農民,卻因妻子癱瘓導致家庭勞動力短缺,于2016年底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從建場就來了,蘭總從不嫌我年紀大,可關心我了,我得好好干吶。”說起在養殖基地打工的日子,宋善春除了感謝就是使不完的干勁兒。
除了在這務工,宋善春還貸款買了羊放在基地代養,“我貸了3萬元,從公司買了 15 只母羊,去年靠這些羊掙了2000多元呢!”為了幫助周圍鄉鎮的貧困戶穩定脫貧,區政府與蘭海牧業合作,實行“金融扶貧張家口蘭海畜牧養殖有限公司母羊托養項目”,貧困戶可以自行選擇在蘭海牧業購買母羊,或在他地購買母羊,之后放入蘭海牧業進行基地代養。因貧困戶養殖技術不成熟,而且受精、產卵都有特定的日期,在基地代養可以免費享受專業的養殖。代養種羊的同時還可以自由務工,貧困戶的收入得到了多渠道的擴展。“不僅如此,流轉土地、光伏板護理都成為了以蘭海為中心周圍三個鄉鎮貧困戶的脫貧好選擇。”宣化區扶貧辦李主任開心地說到。
“蘭總好得很,在那頭還建了個糞便處理廠,把村里那些動物糞便都集中處理,現在村里也不臭了。”宋善春說著便指向了遠處的糞便處理廠。說起糞便處理廠,蘭進京表示,“環境保護一直是宣化重點關注的,當時區里找到我,希望我能參與進來。”
聽到能夠參與區里環保項目,蘭進京別提多開心了。2018年,在宣化農牧局的支持下,蘭海牧業又建起這座占地10畝的動物糞便處理廠房。采訪當天,正巧碰上來廠房運送動物糞便的西深溝村支書郭金龍,他說:“現在村里人收拾動物糞便可積極了,以前自家種地用不完,都愁得不知道咋處理。”曾經讓村民頭大的廢棄物,如今在新科技得支撐下居然變成搖錢樹。蘭海牧業根據動物種類對糞便收購價進行規劃,從幾十到幾百,實實在在變廢為寶。“政府特別支持,從區到鎮,還有村干部去村民家里宣講收購方式,才有了村民們的響應。”蘭進京如是說。
多方協助穩步行
“小蘭!我給你找見個好的發展路子,分割羊肉!”一次考察調研中,宣化區扶貧辦李主任發現有些地方通過專業的分解技術,再進行流水線包裝,可以讓一頭牛創造出兩頭牛的價值,便急匆匆地趕回賈家營鎮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蘭進京。“這樣一來,產業鏈延長了,用工密度大,不僅創收還可以造福更多貧困戶,感謝李主任啊!”一直尋求新發展的蘭進京得到了啟發,立馬出去考察調研、學習了解。今年,宣化扶貧辦已經把蘭海牧業加工羊肉項目錄入產業庫,未來一定佳音頻傳。
截至目前,蘭海牧業在宣化本地的四家專賣店每天可銷售近10只羊,微信平臺的線上年銷售額可達1000萬。這樣可喜的銷售量少不了宣化廣播電視臺的幫助,“我們去談宣傳,一聽是助農扶貧產業,立馬就和我商量具體內容。”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蘭進京仍歷歷在目。供不應求的現實讓蘭進京想繼續擴大養殖面積,但之前的貸款并未還清,手頭的資金不足以支撐他再擴大面積。
又一次面臨窘境的蘭進京找到了扶貧辦李主任。“你小子運氣好,現在有東西部扶貧協作,咱們先申報扶貧辦。”宣化扶貧辦得知蘭進京得帶貧成效和未來規劃時,立馬組織人員下鄉考察。規模、收入、帶貧模式,精細準確的考核后,鑒于蘭海產業發展穩定,羊光結合有保障,帶貧效果良好,宣化區扶貧辦便為其搭線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幫扶資金。
定點幫扶宣化的是北京市延慶區,今年4月,擴建項目得到審批。如今,又一片荒地被開發出來,流轉來的100畝土地未來將變成16000㎡的高標準圈舍。在這些圈舍里,將繼續幫助貧困戶代養、將繼續有貧困群眾工作的忙碌場景:可使80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每年可新增吸納10名建檔立卡困戶務工。
光與羊的神奇相遇,創造了宣化群眾的美好生活,也開啟了產業發展的新思維。輻射帶動4個鄉鎮的蘭海牧業,從雛形到初具規模,凝聚了宣化區各部門干部的力量,未來,宣化將繼續在產業上謀新方向、劃新路徑。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