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隨著北方冷空氣來襲,慶陽境內氣溫驟降,但華池縣城壕鎮仁升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場的兩個電氣化牛棚里卻溫暖如春,穿著單衣的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給牛清理、投食、喂水,場長王東虎巡視著一只只大口嚼著草料的肉牛,查看著長勢,心中充滿欣喜。
“王場長,天冷了,空調一直都開著吧。”連心橋(慶陽南梁)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張玉輝和臺區經理崔罡走進牛棚,向王東虎了解起了用電情況。
“一到冬天就開始用了,現在溫度低,空調24小時不能停。”王東虎介紹。他于今年9月份受惠于國家產業扶貧政策,開辦了華池縣仁升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場,6名員工,養牛1200頭,建成至今共產生用電量1.8萬千瓦時電量,作為一個創業初成,擁有兩個電氣化牛棚的新型養殖場,最擔心的就是供電問題。
大棚搭建之初,連心橋(慶陽南梁)共產黨員服務隊及時將優質電能送到了肉牛大棚,安排專人對大棚內的電線布線和開關、插座安裝進行指導,每路電線都裝了漏電保護器和斷路開關。為防止惡劣天氣和外力破壞導致大棚供電的配電臺區失電,還建議養殖場配備了一臺柴油發電機,以備應急之需。今冬最寒冷的幾天,正好趕上母牛產仔,大棚內的溫度需控制在25℃左右,開4臺3千瓦的空調,連之前發電機都用上了還顯得捉襟見肘,于是該服務隊專門從城壕供電所拉來了備用發電機解決了這個問題。
“你看,棚內都有溫度計上看溫度,現在牛棚就像個產房。”王東虎高興地說道。養牛是個傳統養殖產業,肉牛全身都是寶,通過養牛,很多貧困戶家庭固定收入提高,提前脫貧,過上了“牛”日子。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貫徹落實脫貧攻堅安排部署,國網慶陽供電公司緊密聯系工作實際,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精準開展幫扶工作。協助加強幫扶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聯創聯建24次。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入戶開展扶貧過程動態摸底調研187次。組織貧困戶進行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16場,培訓人員240人次,提供勞務輸轉信息,宣講富民政策,動員鼓勵剩余勞動力22人外出務工,解決公益性崗位4人。及時轉付光伏扶貧補貼,按月結算電費,結算率100%,月結月清。確保幫扶的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
連心橋(慶陽南梁)共產黨員服務隊傳承“面向群眾、堅定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的南梁精神,心系服務百姓的信念,關鍵時刻頂的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用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賦能的決心,突出脫貧成果鞏固,讓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光伏扶貧等幫扶措施在群眾致富道路上精準發力,扎根基層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