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作為近兩年絕對的投資風口,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場。而分布式光伏作為風口中的風口,增速秒殺其余應用場景,市場份額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59.3%。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36.3GW,同比增長41.8%;分布式光伏新增51.1GW,同比增長74.5%——分布式光伏的新增裝機和增速雙雙超過集中式光伏。
從籍籍無名到名聲大噪,分布式光伏只用了不到七年!
2016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量剛剛突破10GW,與集中式光伏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17年當年,分布式光伏的裝機便達到了以往所有年份裝機總和的幾乎兩倍,達19.44GW,同比增長370%。
背后原因是,這一年地面電站因限電、補貼拖欠、土地政策等限制,促使大量投資地面電站的企業為了保證全年的開發目標,轉向了投資開發屋頂分布式光伏。
而再早幾年的萌芽階段,是2009年我國推出“金太陽”工程之后。按照“金太陽”工程政策規定,由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根據技術先進程度、市場發展狀況等確定各類示范項目的單位投資補助上限。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
這意味著,我國當時采取了此前在日本推行的補貼方式,而非德國推行的度電補貼辦法。也正因此,該項目遭到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該舉措無心插柳成為分布式光伏發展的發軔之舉,通過示范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光伏產業,給予了尚且弱小的行業一定的扶持。
而今,分布式光伏站上風口。企業如何站穩這個風口?分布式光伏為碳中和目標做貢獻關鍵靠什么?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產品?諸多技術路線中哪種最靠譜?不同企業各有自己的優勢和答案。
六邊形戰士:隆基
作為全能選手,效率高成本低是隆基分布式光伏的殺手锏。
為了跟業務場景匹配,隆基把Hi-MO 6的高配版和分布式產品結合起來,祭出基于HPBC的電池技術。而HPBC電池是行業迄今為止規模產量最高效的電池,標準版量產的效率突破25%,而疊加了氫鈍化技術的PRO版本效率甚至高達25.3%。
不僅如此,隆基還在提高“美商”上下足了功夫。近年來,從消費電子、生活家電、時尚設計再到建筑創意,簡約之美已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和審美趨勢。隆基將其分布式產品做成各種色彩和建筑融合,大大拓展了應用場景。
為了美,這家公司還獨辟蹊徑,使用正面無柵線的電池,使得組件外觀趨于極簡,用自己的方式定義了屬于光伏組件的美學。
隱形冠軍:正泰
作為是正泰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正泰安能戶用光伏總裝機戶數體量接近100萬戶。按照目前的市占率來看,四戶分布式電站中,便有一戶為正泰安能的電站。盡管未公開披露裝機數據,但這家公司已成為分布式光伏的隱形冠軍。
運營是正泰的制勝法寶,也是分布式最難的“最后一公里”。分布式的發展,對整體運營管理能力的考驗非常高。正泰掌管的代理商有1000多家,但是從代理商引申出來的從業人員,以及涉及到的終端用戶,都是十倍、百倍的增長,這倒逼著公司提升運營管理的能力。
因此,這家公司目前的IT系統比較強大,不僅支撐供應鏈體系,還延伸到了供應商、代理商的管理體系。
“主線”玩家:晶科
眾所周知,當下主流的PERC電池理論轉換效率極限在24.5%左右,PERC技術的想象空間已經清晰可見。N型電池則可以突破這一“天花板”。
因此,眾多公司爭相布局N型技術。作為先驅,晶科能源的N型TOPCon組件趕上了“N型紅利”。不僅如此,針對國內市場特性,這個曾經的“出貨王”還延伸出多個相關板塊,如晶科晶彩BIPV系列和新一代電力儲能系統產品,試圖以更為高效、更安全、更具競爭力的光伏整體解決方案,助力終端用戶實現更高收益。
降本增效是光伏發展的主線,晶科把這個主線刻畫到了極致。晶科第二代Tiger Neo系列組件采用N型TOPCon技術,最高功率可達635W,最高轉換效率可達23.23%。與傳統組件相比,組件效率和性能提高的同時,相同面積內N型組件裝機量可提升3.7%,發電增益超6.7%。
老牌新秀:晶澳
作為老牌龍頭企業,晶澳可謂分布式光伏的“后起之秀”。這家公司直到2022年才正式推出自己的戶用品牌。
雖然起步較晚,但背靠大樹好乘涼。即便在去年供應鏈不夠穩定的時刻,憑借上游一體化優勢的晶澳依然實現了分布式產品的穩定供應。
一般來說,對于分布式光伏項目,影響客戶收益的因素主要包括建設成本、組件的發電性能和可靠性能。在建設成本方面,高效率、高功率的組件能夠帶來BOS成本的降低。在組件的發電性能方面,需要考慮組件的功率衰減、組件的溫度系數等性能參數。在組件可靠性方面,重點考慮組件的機械載荷能力和在系統中的電氣安全性能,涉及到組件的尺寸大小、重量、電流和電壓等參數。結合這幾個要素,晶澳的解決方案以其穩健取得不錯的總分。
智能選手:天合
分布式光伏曾經亂象叢生,“組件質量差、幾年就報廢”曾是人們對它的刻板印象。
天合幾乎最早打出分布式光伏的品牌,也最早在行業內提出“原裝光伏”標準,即“優質的原裝硬件、專業的原裝設計、可靠的原裝交付、完善的原裝售后”。
如今,天合最突出的特點還是數字化和智能化。其分布式涵蓋了分布式光伏從投資到建設,從交付到收益的項目,搭建全周期、全流程的管控,針對分布式電站無序開發、電站分散缺乏統籌管理等痛點。以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保障電站可靠的全流程管理。截止2023年3月,其天元系統已經累計為超過80萬戶企業和用戶的電站保駕護航。
發軔14年,狂奔7年,分布式光伏“一招鮮吃遍天”已經成為過去式。如今,隨著分布式爆發,競爭白熱化,產品同質化空前嚴重,如何走出這個困局,打開市場發展的新增量,成為越來越多光伏企業思考的難題。
從配角到主角,分布式光伏走到十字路口。在更為精細化的需求背景下,對市場敏銳的企業已經洞察到了差異化發展的必要。如同昔日的家電,今日的電動汽車,未來,龍頭企業一定會做高長板,形成各不相同的發展路徑。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