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24時,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窗口將開啟。機構預計,國內成品油價格將迎年內第五次下跌。
本輪計價周期內,因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持續擔憂,國際原油波動加劇。WTI原油期貨一度跌破70美元,探底回升后再度震蕩走弱。截至北京時間5月13日收盤,WTI 6月原油期貨報70.04美元/桶,周累跌約1.70%;布倫特7月原油期貨報74.17美元/桶,周累跌約1.40%。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調需求預期對油價起到支撐作用。在最新的月報中,EIA將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上調12萬桶/日,至156萬桶/日。不過,沙特阿美下調了6月份銷往亞洲的原油價格,對需求前景仍持謹慎態度。同時,OPEC表示中國的潛在增長將被美國債務上限等經濟下行風險所抵消。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進行了九輪調整,呈現“三漲四跌兩擱淺”的格局,汽油價格累計上調210元/噸,柴油價格累計上調200元/噸。若本次降價落實,國內成品油價格將迎年內第五次下跌。
金聯創測算顯示,截至5月15日第九個工作日變化率-7.16%,參考油種均價74.19美元,國內汽柴油應下調360元/噸,國內多數地區95#汽油有望回歸“7元時代”。同時,由于近期尚未開啟零售價調價窗口,故短期內國內零售限價維持穩定。而國內批發市場汽柴油價格趨弱運行,因此汽柴油批零價差持續拉寬。
根據十個工作日原則,下一輪調價窗口將于5月30日24時開啟。
對于后市,百川盈孚認為,當前市場基本面存在支撐,但宏觀依舊令油價承壓,風險主要在于銀行業危機及美國債務上限導致的宏觀情緒搖擺,預計原油價格將震蕩上漲。
金聯創也指出,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等因素導致油價承壓,與此同時,美元走強也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承壓。但美國石油鉆井數減少以及OPEC于4月原油產量的減產或抑制原油跌幅,故近期國際原油或以震蕩為主。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