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
中國能建中電工程投資建設的
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
在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開工
作為中國高原高海拔地區
首個大型空氣壓縮儲能(集成)項目
建成后將有效填補
國內高原高海拔地區
大型空氣壓縮儲能的技術空白
開工儀式現場
項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東大灘,是全省首批‘揭榜掛帥’單體項目體量最大的新型儲能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萬畝。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建200兆瓦/800兆瓦時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項目、30兆瓦/120兆瓦時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9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10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
項目效果圖
項目通過采用“光伏發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的“新能源+儲能”模式,推動了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發揮了儲能在調峰調頻、應急備用、容量支撐等多元功能,對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水平,以及為電網運行提供調峰、黑啟動、需求響應等多種服務起到積極的示范意義。
光伏發電
項目光伏裝機交流側容量為900兆瓦,使用雙面組件,固定傾角支架;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式,共分為288個光伏子系統。
風力發電
項目風力發電機組排布在降低尾流影響,減少發電量損失的同時,盡可能緊湊,減少集電線路的造價;采用主流機型,減少風機的故障率,且對項目的風速區間和風況有較好的適應性。
壓縮空氣儲能
項目采用大罐式地下人工硐室方案,并創新性采用大規模、長時長壓縮空氣儲能與小規模電化學儲能技術相結合,在提高項目經濟性與環境友好性的同時,可以實現電網的快速調峰調頻響應,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運行。
延展閱讀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利用壓縮空氣來儲能,目前是繼抽水蓄能之后,被認為最適合GW級大規模電力儲能的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在用電低谷時段,利用電能將空氣壓縮至高壓并存于洞穴或壓力容器中,使電能轉化為空氣的內能存儲起來;在用電高峰時段,將高壓空氣從儲氣室釋放,驅動渦輪機發電。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