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國內電解槽企業相繼披露氫能業務出海計劃,國內氫能產業出海進程不斷加速。近日,天合集團宣布與西班牙Arbro集團、韋爾瓦市政府正式達成160兆瓦綠氫項目戰略合作,并提供完善的裝備和光儲氫解決方案,該項目有望成為國內企業第一個在歐洲完成落地的氫能項目。
天合集團于2021年布局氫能業務并同時成立天合元氫,以研發和生產制氫裝備為主要業務范圍。其推出的“天擎”系列堿性電解槽,具備安全可靠、高效輸出、超低能耗等特點,低負荷工況下的優異表現可充分適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波動性和間歇性。依托天合集團的全球化布局,天合元氫可以更快速地實現海外項目的拓展和落地。
出海加速我國堿性電解槽產品切入歐洲
2023年被稱為中國綠氫產業發展元年,將目光鎖定制氫裝備制造的企業在中國已經超過200家,綠氫上游在國內市場已經形成全面競爭的局面。步入2024年,國內氫能業務出海的進程不斷加速,國內廠商如派瑞、三一、隆基、雙良等紛紛簽約海外項目,而作為自投項目,天合尚屬首個。
據了解,天合集團將為本次在西班牙韋爾瓦市的綠氫項目提供完善的裝備和光儲氫解決方案,制氫裝備主要為符合歐洲國家標準的堿性電解水槽,這是國內第一個真正切入歐洲市場的電解槽廠商。
據天合元氫總裁段順偉介紹,天合元氫制氫設備有三方面特點,一是采用一體化排污回收設計,全生命周期綠色無污染,實現設備運行過程中的零排放;二是兼具高效輸出和超低能耗,電流密度較同等級設備提高50%~75%,直流電耗較傳統電解槽降低10%~15%;三是產品的適應性和壽命強,30%~110%寬負荷范圍適應可再生能源波動特性,加以嚴格的標準化生產過程管理策略,產品質量使用壽命可達20年。天合元氫認為,現階段國產電解槽最應該關注的是產品的安全性能,如何保證設備平穩運行才是重中之重。
在已經交付的項目中,“天擎”系列的數據表現優異,不但實現了運行一年無任何故障,滿載情況下電耗穩定在4.2千瓦時~4.3千瓦時/標方,還能在30%低負荷運行過程中保持氧中氫濃度不超標,且這個過程可以持續運行8小時以上。
目前,天合元氫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包括橇裝式制氫設備、集裝箱式制氫設備、移動式制氫設備以及行業解決方案,產品線豐富,可滿足大、中、小各類制氫應用場景,單體最大產氫量可拓展至3000標方/小時。
天合元氫總工程師劉萬明表示,目前天合元氫已經與多個科研項目團隊進行合作研發,尤其是核電央企等,這表明天合元氫電解槽的性能已經得到了對技術要求嚴格的科研單位的認可。
全面突破氫能海外拓展擁有全球化優勢
當前,中國氫能產業已邁入技術全面突破和產能快速增長的新發展階段。以制氫端為例,我國水電解制氫技術加速進步,產品快速迭代,電解槽產能和裝機量均位居全球首位。據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預測,2024年我國電解槽出貨量將突破2.5吉瓦,新增建成綠氫項目產能約20萬噸,累計建成綠氫產能有望達到30萬噸左右。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秘書長張宇表示,我國氫能企業正在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國內市場來看,我國氫能產業鏈與供應鏈不斷完善,產品與裝備技術水平不斷增強,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從海外市場來看,國內氫能企業從產品、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三個維度梯次發力,加快布局海外市場。“‘中國制造’正在成為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從短期來看,產品或設備廠商會先受益,從長遠角度考慮,整體解決方案更具競爭力。氫能企業出海應更多考慮戰略布局,從產品出海過渡到解決方案出海,具備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和完善商業模式的能力,從而整體帶動相關產業鏈走出去,增加出海項目落地的可行性。”張宇表示。
可以看到,本次天合集團在西班牙的綠氫項目,前期就包含了設備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出海。天合元氫成立3年來,已發展為國內領先的氫能解決方案提供商。除了可以生產安全可靠、優質高效的堿性制氫設備和制氫系統外,天合元氫還自主開發了自己的能量調度管理系統,即智能化運維平臺,擁有完整的軟件開發、數據收集、分析和反饋能力,可以通過三級平臺、云平臺以及智能數字化采集,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運維效率,并實現了故障的快速響應,全面確保了運行安全。
此外,依托天合集團的全球化布局,天合元氫可以更快速地實現海外項目的拓展和落地。“天合元氫的海外市場業務與天合集團的光伏、儲能等業務結合起來,提供‘光儲氫’整個產業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將能夠更大限度地解決國外客戶所面臨的問題,開拓海外市場的進程也會大大加速。”天合元氫副總裁張秀嶺表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