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3年底至今年7月上旬,國際油價持續走高,潤滑油行業雖連續漲價,但仍因漲幅倒掛,長期處于低利潤狀態。日前,中晟高科(002778)宣布將退出潤滑油業務,并出售旗下全資子公司中晟新材料科技(宜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晟新材”)100%股權。
消息引發外界對潤滑油行業悲觀預測,潤滑油業內人士分析時指出:長期利潤低迷已使大部分潤滑油企業難以為繼,尤其是中小企業減產關停的現象日益嚴重。上市公司亦受困逆勢,行業迫切需要一輪強有力的漲價來提振信心。
中晟高科表示,近年來,潤滑油行業競爭愈加激烈,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因素推高基礎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且受到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游需求亦出現下降,致使公司潤滑油業務經營持續低效,毛利率已由上市前2015年度的16.70%下滑至2023年度的1.21%。
從財務報表來看,以中晟新材為平臺進行經營的潤滑油業務一度為上市公司貢獻了主要營收。2023年,上市公司實現營收6.17億元,其中,中晟新材實現營收3.80億元,總營收占比達61.54%。
2024年上半年,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壓力下,潤滑油行業利潤普遍跌破三年史低,3月份開始,大量中小品牌紛紛減產,6月份受歐佩克+持續減產決定影響,部分潤滑油企業對下半年經營失去信心選擇關停。只剩下央企及少數國際品牌在支撐市場。
“產品漲幅跟不上成本漲幅,是動搖產業信心的關鍵。”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國際油價的大幅變化,中小規模的潤滑油企業難以承擔漲價風險。一方面是面對漲價,市場更傾向于選擇頭部品牌。另一方面,2023年以來因原材料漲價屢次引發的“以次充好”的假油事件也在潤滑油用戶心目中植入了對中小品牌的不信任,動搖了市場對中小品牌的信心。
業內目前對于潤滑油深陷微利泥沼的境況也同樣苦不堪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產業人士表示:目前潤滑油行業的漲價因素,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頭部品牌,尤其是央企。央企既要承擔平抑物價、穩定經濟的使命,又要保證工業潤滑油和民生產品的供應保障,因此雖有提價,但幅度都過于保守,遠遠滯后于成本漲幅。而頭部企業的保守提價策略,直接壓低了整個行業的漲價空間,將整個行業都拖進了微利狀態,致使減產關停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長此以往,勢必對本土中小潤滑油企業發展構成極大傷害。從維護行業健康長遠發展、重新提振產業信心的角度來說,頭部企業漲價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