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新能源汽車的沖鋒號,仰融又將殺回中國整車市場。如果將仰融在中國汽車領域的沉浮視作一出精彩的電影或者電視連續劇,那么導演沒變,變的是只是演員和故事情節。
從華晨中國到正道集團,這一次仰融能成功嗎?仰融的武器是什么?說與時俱進也好,說迎合市場也罷!
這一次,更巧得令人無法置信。8月4日前,中國汽車界最大的兩樁事同時出現。一是政策,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年發展規則已經初步制訂,8月底將上交國務院。對于這個未來相當中國汽車戰略的規劃,無論汽車企業還是汽車媒體們都相當關注(當然資本市場也相當關注)。二是8月4日,江淮汽車和正道汽車同時宣布——雙方簽訂了合資意向書,擬組建合資公司。
按照意向書顯示,雙方將合作建立一間合資公司,以開發環保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品。具體而言,該合資公司將由天津正道與江淮汽車以同等股權比例實益擁有。合資公司之注冊地址將為安徽省合肥市。合資公司將成為開發環保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品之運作平臺。
這家合資公司的規模不算小,初步預期將不少于人民幣20億元。首期投資將被動用并投資于開發環保新能源汽車及相關核心零部件。
如果合資項目獲批,江淮汽車能得到什么?或許成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地之一。至少合資協議將支撐江淮汽車更快深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但初步看來,仰融顯然更合算。因為品牌商標是無償使用的,但技術卻要收費。按照協議,無論江淮汽車還是正道汽車,“與環保新能源汽車項目有關之任何商標之擁有人,則其將向合資公司授出獨家許可,以無償使用有關商標,以及倘彼等任何一方為與制造任何汽車產品有關之任何專利或技術之擁有人,則其將向合資公司授出許可,以合理費用使用有關專利或技術?!?/p>
就眼下看,仰融一直宣稱自己擁有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技術。無論在海內海外,正道汽車已經開始了一系列研發工作。今年7月底,正道集團宣布,“正道動力電池控股有限公司(“正道動力”)(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與浙江佳貝思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佳貝思”)訂立一份技術開發協議(“技術開發協議”),據此,正道動力同意委托佳貝思由其承接本集團“正道”牌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適用之各種不同規格之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之研究、開發及測試工作(“研究項目”)?!敝劣谖磥硌邪l成果,正道汽車已經在協議中明確保障自己的權益,“ 倘進行研究項目涉及使用佳貝思之技術及知識產權,佳貝思將以零代價授權正道動力以使用有關技術及知識產權; 研究項目之成果(包括已研究、開發及測試之產品)及依據及根據技術開發協議之條款所開發之技術之任何相關知識產權將完全屬于正道動力; 佳貝思已向正道動力作出保證(其中包括),佳貝思可能提供用于研究項目之技術及知識產權屬于佳貝思,而該技術或知識產權或其任何部分概無侵犯任何第三方之任何知識產權(不論有否注冊)。”(很明白,因為這一項目用及佳貝思的相關技術和知識產權,正道不需要支付其它費用;研發成果歸虛有其正道汽車。)
從東北到中部,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汽車,仰融一直行走在最時尚的汽車領域。資本市場+海外市場+中國消費市場,這三個永恒不變的主題構成了仰融在中國的兩段歷史。
這一次,仰融能走多遠?這一次,江淮汽車能從中受益幾許?兩年后將見分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