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國汽車業的大事就當屬電動車“國家隊”的成立了。國資委牽頭成立的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由包括一汽、東風、兵裝集團、國電、南電、中石油、中石化等16家大型央企組成。這個聯盟無疑將對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但是,聯盟成員是否能夠實現真正的技術合作、協作研發則是需要我們去思索的,同時,這也是打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困局的關鍵之處。
我國迎來彎道超車歷史性機遇
說到此次聯盟成立的原因,有兩大背景我們是要認識清楚的,這也是我們當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我國汽車產銷量已居世界第一。2009年全年累計生產汽車1379.10萬輛,同比增加48.3%;銷售汽車1364.48萬輛,同比增長46.2%。雖然我國汽車市場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汽車市場大并不代表中國的汽車工業強,目前,我國本土汽車品牌的整體競爭力還不強,要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自主品牌將扮演關鍵角色,在未來10年,自主品牌需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挑戰也不言而喻。
同時,當今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給我國汽車工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如果我國新能源汽車廠商能夠真正形成合力,盡快補上我國在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上的短板,充分利用我國汽車產業、政策、市場基礎好的優勢,實現整合全產業鏈,就很有可能我國整體汽車工業的跨越式發展。我國央企電動汽車聯盟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當然,其關鍵還要取決于這個聯盟整體的運作水平,以及是否能夠“潛心修煉”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
聯盟雄心壯志 實現并非易事
據了解,聯盟成立后主要是在資源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和產能配合等方面做好協調工作,共同發展電動汽車。聯盟的近期目標是促進產業相關技術標準的統一,中長期目標是要掌握電動車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企業和品牌。央企電動車聯盟有如此雄心壯志固然好,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確實并非易事。
首先,聯盟成員間實現協作是頭等難題。產業聯盟的形式在國內外都很普遍,國內大大小小的產業聯盟也不少,但為何卻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因為其組織形式很松散,只是基于市場層面的協同,并沒有深入到共同研發等較高的聯盟層次。
此次電動車央企聯盟成員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包括整車及電驅動、電池、充電與服務等,這種跨行業的聯盟對于聯盟內部成員的協作、統一本身就具有著很大的挑戰性。另外,在這16家央企中,一汽、長安、東風這三家整車制造企業的競爭關系是要大于合作的。要讓這三家競爭對手拿出自己的技術資源去共同研發、相互協作,運作起來的難度會是相當大的。并且,每家的制定的目標,以及技術積累、技術路線都各不相同,其可行性還有待考量。
其次,電動車“國家隊”未必能取得市場的冠軍。國家制定新能源補貼,國資委成立央企電動汽車聯盟對于產業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最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需遵循市場規律,接受市場的考驗。具有著“皇家血統”的央企聯盟能不能使電動汽車實現市場化,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使更多市場力量參與進來,使我國的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考慮的問題。
第三,統一行業標準未免有些操之過急。新能源汽車在全世界范圍內還處于初期發展的階段,目前如電池技術、驅動技術等還有很多技術障礙需要去突破,在短期內還很難有業界公認的最佳解決方案和技術標準出現。如果在央企聯盟中推行統一的技術標準,將可能把成員企業引向錯誤的發展方向,那么,對于那些央企們無疑將會是損失慘重的一次嘗試。并且,不光是央企聯盟,我國各地方都有著很多聯盟在制定著自己的標準,這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不利的。另外,這些標準的制定可能無法完全拋開其他一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頗具造詣的企業和機構,比如上汽、比亞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汽車公司和行業組織。
2009年,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牽頭、國內排名前十位的汽車企業共同成立的T10聯盟,其技術路線是必須由混合動力過度到純電動。而此次成立的央企電動車聯盟似乎是以直接發展純電動汽車為目標的,各大聯盟之間技術路線的各不相同的混亂局面也是要產業去直面的問題。
第四,“國家隊”難以破除“地方割據”的局面。自2009年,我國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后,重慶、上海、廣東以及吉林等各省市都相繼宣布成立新能源產業聯盟。每個聯盟背后都有著相關的企業和地方政府來支持,同時也都會制定各自的技術路線、技術標準等,這些都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整體發展的重重障礙。
第五,央企“國家隊”難以服眾。此聯盟僅包括央企,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具有實力的上汽、奇瑞等地方國企以及比亞迪等民營企業卻并不在列,可以說,電動汽車要在國內得到大發展,僅有中央部委的熱情還不夠,還必須有地方政府、民企和中外合資企業的通力支撐,甚至國外企業的通力合作。中汽協會會長、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聯盟的開放尺度應當更大一些,國內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需要依靠央企和地方汽車企業共同發展,這樣路才會越走越寬。
近日,上汽與通用的合作有了新的進展,兩家公司宣布雙方將共同開發新一代環保節能總成技術,將包括高效能小排量系列發動機和干式雙離合器變速器,這或許也是上汽為了應對電動汽車“國家隊”的實際行動。
實現跨越式飛躍還需夯實基礎研究
在我國車企中大多是汽車的應用研發,很少涉及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的研發,而國外的汽車聯盟則很注重基礎研究和協作研發,從而實現技術共享,各個廠商再進行應用研發,走各自的差異化路線。
賽迪顧問新能源咨詢事業部總經理王曉寧就曾表示,我國在這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國外的這種模式,在國內沒有實現的原因還是一個體制問題。但是,發展電動車產業是全球趨勢,機遇稍縱即逝,我國必須集中資源、提高效率,搶占制高點,屆時真正發揮“國家隊”的優勢,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總體來說,國資委牽頭成立央企電動汽車產業聯盟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促進了央企間的技術交流,但是其推動作用究竟有多大,技術交流的層次能有多深入,還有待時間去見證。然而,只有聯盟成員間實現了真正的技術合作,注重底層技術的研發,為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多打好基礎,提高核心技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困局、打破合資車一統天下的局面、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壁壘,從而使整個產業走的更加健康,也更加穩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