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貿易摩擦的加劇,中歐貿易爭端磋商的級別不斷升級。
據新華社報道,按計劃,當地時間5月27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鐘山將在布魯塞爾,與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就中歐光伏產品和無線通信設備貿易摩擦問題進行磋商,并與歐盟貿易總司司長德馬爾蒂共同主持召開中歐貿易投資政策對話會。
而就在5月2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剛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進行會談。德國是此次李克強海外訪問的惟一一個歐盟國家。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昨日分析,無論是李克強還是鐘山的磋商談判,都難有實質結果,但會為后續磋商定下一個大體的基調和方向,“德國是歐盟的核心國,最近中歐貿易爭端焦點說到底還是中國企業和德國企業的直接競爭。”
中歐貿易磋商升級
作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近來在貿易領域對華頻頻施壓,尤其是在光伏產品和無線通信領域,后者更是被評價為“所有案子之母”。
去年9月和11月,歐盟委員會(歐委會)啟動對歐盟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這被稱為歐盟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雙反”案件。中國70%以上的光伏產品出口歐盟,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對歐盟的出口額為210億歐元,約占中國對歐出口總額的7%。
今年5月,歐盟委員會原則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無線通信設備展開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這是歐盟委員會首次主動發起的雙反調查。
在鐘山啟動赴歐磋商行程前,代表中國光伏企業與歐盟進行談判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剛剛發表聲明稱,首輪“價格承諾”談判無果而終。
不過,僅過了兩天,歐盟方面就否認談判破裂的消息。“這種說法是錯誤和有誤導性的,因為歐盟和中國關于光伏組件反傾銷案的正式談判還未開始。”歐盟貿易發言人約翰·克蘭西稱,為技術問題做準備的會談與正式協商沒有關系。
在機電商會宣告首輪談判破裂之時,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下屬的出口地區處已經派人前往歐洲,就光伏爭端進行磋商。
5月24日,在瑞士首都伯爾尼出訪的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談及中歐在光伏產品和無線通訊設備領域的對話與磋商時稱,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毫不猶豫地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他同時表示,直到目前,中國一直秉承一個積極的磋商的態度,就是不愿看到貿易摩擦的擴大和升級。
至此,中歐貿易磋商“路線圖”已初現端倪:先是機電商會與歐盟的接觸,接著是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派員赴歐協商,高虎城公開表態,之后是鐘山與德古赫特的直接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在歐訪問的李克強,也在24日的瑞士經濟金融界人士午餐會上,談及中歐光伏及無線通信設備領域的貿易摩擦。李克強稱,“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各國應努力維護穩定、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慎用貿易救濟措施。”
宋泓認為,眼下中歐貿易的爭端形勢已經超過了雙方經貿關系的正常范圍,部分是因為德古赫特對華態度問題。
有意思的是,也正是德古赫特,在尋求對中國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同時,又要求歐盟成員國同意與中國進行談判,削減市場壁壘,鼓勵新的資本流動。
“不會馬上有實質性成果”
德國在歐元區的地位不言而喻。
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專家漢斯·昆德納尼稱,中德貿易關系是接近于完美的互惠互贏關系。德國商報則指出,就連中國疲軟的制造業指數都能引起日本股市大跌,如果中歐之間爆發貿易戰,全球經濟會怎樣?
昆德納尼認為,中德雙方應該會不惜代價避免貿易沖突,因為德國方面擔憂貿易沖突對其他產業的沖擊,包括汽車制造業。
宋泓表示,因為德國在歐盟的地位,與默克爾的交談可以為爭端磋商定下基調,但不會馬上就有實質性的成果。
事實上,無論是光伏產品,還是無線通信設備的雙反案,歐盟內部的爭議聲一直存在。
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24日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樓前進行游行,抗議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而即將失去的20多萬個就業崗位。
歐盟預計在6月5日宣布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平均稅率為47%的懲罰性關稅。在5月24日,歐盟內部對上述關稅決定進行了投票表決,截至發稿時,投票結果尚未公布。
光伏企業英利、阿特斯和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此前發表聯合聲明稱,即便成員國不同意,歐盟委員會仍可以征收關稅。
跳板式的突圍
在提升中歐貿易磋商級別的同時,中國也在尋找別樣的突圍方式——與歐洲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5月24日,中國與瑞士簽署了《關于結束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商務部稱,在兩年半時間內,雙方經過九輪談判,已就實質性問題達成一致,雙方將立刻啟動各自國內批準程序。
一旦瑞士與中國簽訂FTA,瑞士將成為繼冰島后,與中國達成自貿協議的第二個歐洲國家,而這也被宋泓稱之為中國對外貿易的“跳板”行為。
“之所以選擇冰島、瑞士這樣的歐洲小國,一是為了進入歐洲,二則是為更深入了解歐洲內部的經貿形勢。”宋泓指出,這像是小范圍內的實驗,也為企業赴歐投資創建了一個中性地帶,更像是一種“跳板”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的壓力之下,中國正在加快自貿協定的談判,包括中日韓FTA,以與TPP相抗衡。
李克強24日表示,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TTIP)等協議涵蓋國家多、經濟體量大,將對全球經貿格局和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對任何有利于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地區經濟融合的合作,原則上都持開放態度。”李克強指出,中國積極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貿易安排“兩個輪子”一起轉。
TPP被英國《金融時報》描述為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其動機有兩個,一是想把時鐘撥回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前,二則是試圖創造一個極強大和極具吸引力的組織,從而讓中國糾正想法以加入該組織。
TPP第17輪談判剛在秘魯結束。據稱,在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貿易保護、電子商務、跨境服務貿易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外界普遍認為,由于議題廣泛,這一談判將耗時極長。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