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垃圾將焚燒或回收再利用
垃圾將不再是令人討厭的廢物,而成為城市的新能源。記者昨天從2009北京環衛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市改進各種垃圾處理方式比例,6年內,市民家中直接丟棄的原生垃圾將不再填埋,經分選后先進行焚燒和堆肥,殘余的少量垃圾才進行衛生填埋處理。
城區率先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去年全市產生的672萬噸垃圾,90%被送入填埋場。填埋垃圾需要大量土地,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垃圾產生量也與日俱增,垃圾很快就將與人爭地。
市市政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焚燒、堆肥和衛生填埋三種處理方式所占比例將由目前的2:8:90逐步調整到4:3:3。垃圾焚燒處理比例將提高20倍,實現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填埋量將減少30%。按照規劃,在2012年,垃圾焚燒處理比率將先提升至20%,城區率先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在餐飲街、高校集中區、度假村等處建設10座小型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形成每天196噸的處理能力。明年6月,11個市屬公園產生的園林垃圾及餐廚垃圾將全部實現園內資源化處理。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的資源化處理,將減少40%的填埋量,節約寶貴的填埋空間。
為了實現填埋垃圾減量70%的目標,本市將在2015年前投資100億元,新建、改建40余座垃圾處理設施,并擇機建設4至5個循環經濟生態園,深化垃圾配套處理。
殘羹剩飯將變優質肥料
北京市環衛協會前理事長王萬生告訴記者,按照規劃,本市將興建多座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大量符合技術條件的垃圾將在分選后首先送到焚燒廠。焚燒產生的熱能可用來發電,冬季還可用來向周邊居民供熱。
市民家中丟棄的廚余垃圾和餐飲企業產生的餐廚垃圾將被分類收集至堆肥場,殘羹剩飯將變成優質的肥料,為農業和城市園林綠化提供綠色“能源”。此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也排上了日程。本市將在明年開工建設京南和高安屯兩個建筑垃圾處理項目,將建筑垃圾再造為建筑材料重新利用。
優先發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北京環衛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全市用于城鎮地區垃圾分類的投入將達到1.5億元,10%的城鎮常住人口將實現垃圾分類達標,本市農村也將在兩年內建成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
專家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本市將優先發展餐廚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這樣既便于市民分類,又可有針對性地快速建設處理設施,增強資源化處理能力。市市政部門還透露,本市將按照國務院相關通知精神,實行“凈菜上市”,讓家庭主婦在方便的同時,每年減少7900噸菜葉垃圾。
產品設計將考慮零廢棄
據介紹,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在生產工業品時即考慮了日后的廢棄處理問題,在設計時即考慮了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等關鍵問題。國內一些廠商也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今后,國內生產的工業產品也將在設計、選材、加工等環節考慮廢棄后回收利用因素,即使做不到再利用,也要對自然環境無害,真正做到源頭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