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60年的歲月滄桑,貴州電網的售電量從1949年約650萬千瓦時到2008年的904.34億千瓦時,2009年預計可達1058億千瓦時,增加了16276倍;省內年人均用電量從1949年的0.45千瓦時增加到2008年的1471千瓦時,增加了3269倍;西電東送電量從2000年送電量16.6億千瓦時,到2009年約467億千瓦時,增加了28倍,10年累計西電東送電量約1512億千瓦時,電力市場營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效。
電力市場營銷完成歷史轉型
原貴州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金隆昆對貴州電力市場營銷的巨大成就感慨萬千。他說,電力作為最基礎的產業,是現代文明的標志。貴州電力這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成就卓著,電力的支柱作用對欠發達的貴州而言尤其明顯。首先是電網延伸到了貴州的每一個邊遠山區,電不再是富人、城里人才能享有的特權,老百姓無論貧富、住在哪里都能用上電,同時電網公司配合政府做了大量同網同價的工作,使得城市與農村的老百姓享有同樣價格的電能,老百姓不僅能用上電而且能用得起電,這是貴州電網公司市場營銷了不起的成績。西電東送是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貴州省真正能與發達地區交換的只有電能這個商品。西電東送帶來了貴州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變化,加快了貴州脫貧致富的步伐,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尤其是實施西電東送以來,依托南方電網這個平臺,貴州在實現南方區域內資源、市場的優化配置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使貴州的資源優勢通過西電東送轉化成地方發展的經濟優勢:大規模的電源、電網建設,拉動了貴州煤炭、機械、運輸、建材、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壯大了新的支柱產業鏈,有力拉動了貴州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貴州省的GDP從1949年的6.23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333億元,增加了535倍。貴州電網公司結合城網、農網改造,逐步扭轉了配網“卡脖子”、過負荷、燒設備的狀況,較好地滿足了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結合貴州豐富的礦產資源,引進上規模的工業企業,使省內工業負荷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推進了我省鋁工業及磷化工等基地的建成,工業用戶從建國初期的幾十戶增加到現在的4870戶,工業用電從建國初期的552萬千瓦時增加到1998年的410億千瓦時,增加了7427倍。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2.06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436億元,增加了1718倍。
為挖掘市政、商業和居民用電的市場潛力,貴州電網公司加快城網、農網建設,積極配合政府對重點城市實施亮麗工程,在賓館飯店積極推行蓄熱電鍋爐取代煤鍋爐的市場營銷,使得市政、商業和居民生活用戶從建國初期的幾百戶增加到現在的864萬戶,用電量從建國初期的32萬千瓦時左右增加到2008年的100億千瓦時,增加了31250倍。
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策略
提起市場營銷手段與策略,原貴州省電力公司營銷策劃部主任馬志均深有感觸。他說,解放初期,電力營銷的抄核收是“一把算盤一支筆兩條腿”,完全是手工做賬,根本沒有什么營銷手段,用電是嚴格按計劃分配,對當時的用電管理而言,“營銷”是個很陌生的詞,拉閘限電也是常有的事。隨后,貴州電網經歷了建國初期的恢復性建設、三線建設、文化大革命等歷史階段,電力發展比較緩慢,到1978年,發電裝機達77萬千瓦,售電量29.53億千瓦時,電力市場營銷無從談起,完全是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管理。
黨的十四大以后,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迫切渴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貴州省電力公司開始體會到電力是商品,電力需要市場營銷。隨后通過學邯鋼,強化內部管理,轉換經營機制,推行內部模擬市場,在實踐中摸索并確立以市場為中心的營銷策略。同時,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各供電局的內部模擬市場考核方式,激發各供電局轉變經營觀念,提升服務水平,開拓電力市場,在電力市場營銷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為了實現工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各供電局通過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用電企業共同發展,鼓勵并幫助其節能降耗,如貴陽供電局幫助貴州鋁廠節能降耗,為其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電力保障;為了開拓并穩定黃磷市場,多次組織黃磷企業研究黃磷爐降耗技術,并推廣雙開司黃磷廠對6300千伏安的爐子進行改造的成熟技術,培育了成熟的磷化工基地。銅仁供電局采取“大膽引進,合理避險,適度讓利,穩步發展”的營銷策略,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錳資源,發展以電解錳為龍頭的冶煉用電負荷,發展和延伸城鎮、農村供電市場,年售電量從1988年成立之初的3200萬千瓦時到2009年預計售電量35億千瓦時,增加109倍。興義供電局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加強電網建設,努力開拓負荷,年售電量從1988年成立之初的4700萬千瓦時到2009年預計售電量43億千瓦時,增加91倍。
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營銷理念
回憶起60年的電力供應變化,貴州電網公司分管市場營銷的廖新和副總經理有著很深的感情和見解。他說,貴州電網公司實踐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從“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到實施“內部模擬市場”,提出“小利潤大市場,舍利潤求市場,銷售電力首先是銷售形象”,在實踐中強化并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電力市場營銷理念。這些都是市場經濟所帶來的巨變,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經歷了漫長的變革和觀念更新。特別是電力體制改革、廠網分家以來,貴州電網公司處于電網的中心地位,上游要為發電企業服務,下游要提高對用電客戶的服務品質,營銷理念和服務理念隨著市場的變化、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更新。當前,南網公司提出以提高供電可靠性為總抓手,把停電管理的重心從關注設備轉變為關注客戶,把以往的“以設備為中心”轉變到“以客戶為中心”上來,切實減少對客戶的停電時間,就是實實在在為客戶著想、提高為客戶服務品質的具體體現。
尤其是南方電網公司成立以來,貴州省內電力供應經歷了基本平衡、季節性缺電、全年性缺電又到時段性緊張幾個階段,而后經歷了電煤供需矛盾突出、百年不遇的冰災和金融危機,面對變數很大的電力市場,電網公司在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深切體會到市場開拓是電力市場永恒的主題,而電力的發展離不開市場支撐,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是實現省內外經濟、電源和電網共同發展的前提。充分利用電網資源和中心位置,堅持“對南方電網公司負責,為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面對一次能源的缺乏和電力市場的變化,貴州電網公司不斷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經受了缺煤少水的考驗,圓滿完成了西電東送任務和省內電力供應的目標。
60年的風風雨雨證明,貴州電網公司搶抓機遇、內抓管理、外拓市場,積極采取切合貴州實際且富有成效的營銷策略,在實踐中依靠觀念創新、機制創新和優質服務,推進了“西電東送”戰略的順利實施,促進了電力和省內經濟超常規的發展。在2009年工作會議上,唐斯慶總經理提出公司要“保增長、抓建設、強基礎”,實現“提高供電可靠率,做強電網保增長,科學發展上水平”。展望未來,在南方電網公司的領導下,貴州電網將再次實現歷史性的跨越,到“十一五”末,貴州電網統調裝機容量將超過3000萬千瓦,是1949年的9900倍,是2005年的2.27倍,售電量將達到1150億千瓦時,是1949年的18400倍,是2005年的1.97倍。同時,隨著南方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優勢的不斷提升,為貴州電網確保西電東送和保障貴州電力供應、服務貴州經濟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大的平臺,也為貴州電力市場營銷構筑了更加輝煌的前景。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