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中國60年電力改革發展述評

2009-09-30 09:36:39 國家電網報

(一)新中國走過了60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新中國電力伴隨共和國共同成長,一路風雨兼程,光耀歷史的天空?! ?/p>


  歷史延綿不絕,卻總有為天下人所銘記的偉大轉折點。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源源不斷的電力,帶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冉冉升起時,電,這個現代文明的產物,也開始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速度,向著全新的未來前進。

  60年過去了。如今,人們早已習慣了隨手打開電燈、電視、空調的生活;閑暇之余,也習慣了乘坐快捷的電氣化列車輕松快樂地旅行,更會經常在斑斕的夜色中盡情欣賞現代都市的璀璨霓虹……

  人們在享用充足電力的愜意中,在幾乎感覺不到電力存在的意識里,誰能想到,我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已超過8億千瓦、年發電量達3.5億千瓦時,分別為1949年的450多倍和800多倍;誰能想到,我國輸送電力的最高電壓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10千伏,歷經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已發展到世界最高并首先實現商業運營的1000千伏,輸電網絡基本實現了全國聯網,并持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誰能想到,我國一次能源結構已經開始發生向好性變化,新能源不斷開發利用,堅強智能電網已經在規劃實施之中。

  ——新中國電力,在百余年有電的歷史中實現了“驚人一躍”。

  60年過去了。一個最根本的事實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康,無不有賴于電力的持續增長及電氣化進程的迅速推進。60年間,我國GDP增長77倍,人口由近5億增長到13.3億,全國已基本實現“戶戶通電”。城市、農村、工廠、學校、醫院、商店、鐵路、礦山、航天發射場、專業養魚塘……960萬平方千米土地上,電力普惠各行各業,照亮了城市鄉村,也照進了百姓的心田。

  ——新中國電力,在中國現代文明史中不斷扮演著全新角色。

  站在歷史的節點回望,電,何以在新中國,由一點微光終于擴展為燈火絢麗的海洋,由一?;鸱N終于燎原為璀璨耀眼的光芒?


 ?。ǘ┌倌甏蟪?,波濤洶涌,滾滾向前。多難的中國錯失了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時代,但新生的共和國以電氣化為載體,追尋到了曾經失落半個世紀的現代文明。  


  人類文明進程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關。19世紀電的發明和應用,直接成就了人類近代史上第二次技術革命,為人類帶來了耀眼的光明、強大的動力和現代的文明。

  “1878年,愛迪生在門羅帕克實驗室最初點亮的白熾燈只帶來8分鐘的光明,但是這短暫的8分鐘卻宣告了時代的飛躍,世界因而很快變得一片輝煌?!?/p>

  西方國家評選出的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技術成就,電氣化位列第一,其評價為:20世紀電力的廣泛應用給世界帶來光明,并向現代社會的幾乎每一項工作和事業提供能源……電氣化導致無數令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便利的發明,以至很難想象沒有電的生活。它的影響巨大,觸及這顆行星上絕大多數人。

  以人類文明史的眼光來看,電力文明這一先進生產力的種子,本應在東方社會兼容并蓄的文化土壤中長成現代文明的參天大樹。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黑暗中,卻難以尋找它的光明。

  20世紀上半葉,戰亂頻仍,中國電力工業猶如一條老駁船,被纖夫拖著艱難上行。從1882年到1949年這67年間,全中國才不過裝了185萬千瓦的發電機,1949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用電量只有0.05千瓦時。

  穿越漫漫的雨雪風霜,新中國電力迎來了燦爛的陽光。今天,中國發電裝機容量超過8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二位已有14個年頭;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近38萬千米,躍居世界第一位。

  有專家深有感觸地說:建立在落后農業國家基礎上、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用60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200~300年的工業化歷程,堪稱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奇跡!
  

 ?。ㄈ┘t旗獵獵,風云激蕩,換了人間。新中國電力改革發展的重任,落在了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中國人民肩上,這是歷史的必然。


  “挑戰—應戰”,這是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關于文明發生、發展模式的理論。人類文明需要一次次面對新的挑戰,在不斷的應戰過程中發展進步。

  電廠凋零,設備殘缺,電網癱瘓,運行維艱……新生共和國的電力工業,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畏挑戰,勇于應戰,最終邁過貧瘠與傷痛,迎來昌盛與富強,使電力文明在中國大地牢牢扎根、葉茂枝繁。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體制和穩定的社會環境,是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清朝重臣李鴻章、左宗棠等,感知中國制造業薄弱、國力沉淪,開啟洋務運動;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者孫中山直指化學和電力工業乃工業之母,意欲提振……然而,國力衰微、時局動蕩,他們終究壯志難酬。直到迎來新中國幾十年的安定團結局面,中國電力發展才一日千里,高歌猛進。

  ——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力和黨領導下的政府運行機制,是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推手。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展國家,能夠集中有限資源,快速實現電氣化革命,充分表明了黨和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德國前駐華大使康拉德·賽茨所說:中國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層,迎戰問題的力量總是要比所面臨的問題還強大。

  ——中國共產黨主導確立的符合客觀規律和民心民意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曾有過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歷,也曾有過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迷惘,然而,正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政方針的確立,使電力這個先進生產力,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代表者,放射出現代文明的光芒。

  “感謝黨恩情,晚年見光明?!薄皯魬敉姟惫こ袒菁爸袊鴱V大鄉村,一位年過花甲的農民在自家大門上貼上了這樣的春聯,以最傳統的方式表達自己用上電的喜悅。

  

 ?。ㄋ模┠茉词墙洕l展的動力,電力是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始終以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為己任,是中國電力人的永恒追求。

  

  有了電,電動機才會運轉,集成電路才會工作,液晶顯示器才能展現美麗的畫面……

  有了電,才能產生電磁波,手機才能通信,雷達才能運行,航天測量船才能觀測……

  電,是直接驅動各種現代文明產物的動力;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等能源,大都需要轉化為電能,才可為人類方便快捷地使用。1985年,黨中央在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重點提出了“能源工業的發展要以電力為中心”的方針。

  根本而言,電力之所以能夠成為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是因其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推動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需要強大的電力支撐——這也正是中國電力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追根溯源,電力所產生的強大動力,讓中國的資源稟賦和人力稟賦完美結合,使各自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催生了數十年中國經濟每年平均8%的持續增長。是電力,讓古老的農業嫁接了現代的動力,讓傳統的工業裝上了科技的大腦,讓英雄搭建的國防長城更加穩固,讓科技追趕世界領先水平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追根溯源,強大動力的背后,是數百萬中國電力人在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電力人不知疲倦地建設和發展現代電力工業,使之滿足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不知疲倦地將各種可用的資源轉化為國家的能量,使之滿足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的需要,并在一定意義上呈現為國家實力的源泉、民族復興的動力。

  可以說, 60年電力改革發展的歷史,就是中國電力人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斷探索、頑強拼搏的歷史。

  

 ?。ㄎ澹┪{與創新,是中國電力發展史上最為雄渾的時代交響。我們開放吸納世界先進成果,也自主創新技術和管理機制。

  

  60年前,中國人去了美國——20世紀40年代末,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派出的數批電力技術人員,在大洋彼岸仰慕著這個在工業革命中崛起的發達國家。

  60年后,美國人來到了中國——2009年7月,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來華。在詳細了解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和已建成的1000千伏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后,他震驚地說:“我們非常羨慕?!?/p>

  一去一來,時光流轉,印證了中國電力整體水平的騰飛。經歷60年的艱苦奮斗,在吸納與創新的交響中,中國電力已進入大電站、高參數、大容量機組和大電網、高電壓、自動化、信息化的新時代,在實踐中開始擺脫多年來以跟蹤模仿為主的科技發展戰略,向以自主創新為特征的跨越式發展模式轉變。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由量變到質變的路途有多么漫長,由吸納到創新的轉身有多么艱辛。

  ——我們逐漸認識到,發展,并不排斥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我們與發達國家已不在一條起跑線上,再不利用后發優勢超越,追趕的路將更加漫長。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為什么掀起魯布革新模式沖擊……

  ——我們逐漸認識到,發展,必須要堅持以我為主,扔掉“洋拐棍”。由于體制之絆、思想之誤,60年的創新路上,也出現過搖擺。但我們仍然頑強地創新?!皼]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边@就是為什么我們要自主建設秦山核電站,為什么要為三峽輸變電工程設定“三步走”國產化目標……

  將視野投向記載著電力文明印跡的世界博覽會,我們的奮斗動機不難從這里找到根由:1876年,費城世博會將電話推上了世界舞臺;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使交流電的光芒照亮了夜空;1939年,紐約世博會首次展示了電視機……

  我們很快就能看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中國的特高壓、智能電網技術將閃亮登場,它從本質上有別于茶葉、蘇繡、茅臺酒、景泰藍這些曾出現在世博會上的中國農耕文明的經典之作。

  

  (六)聚合與分散,中國電力體制的變革與探索,站在改革前沿,引領風氣之先,讓電力工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60年的中國電力體制,在聚合與分散中不斷探索。

  電力是我國工業部門中體制變化最頻繁、最復雜的一個部門,新中國成立至今經歷了10次大的體制變革。燃料工業部、煤炭部、水利電力部、能源部、電力工業部、國家電力公司……這些不同的名字曾歷經輾轉幾經沉浮,如今已漸行漸遠走入塵封的記憶中。

  聚合是手段,能迅速有效聚攏資源,形成強大的增長態勢。分散也是手段,能把單一要素向外延展,產生裂變,充分發揮輻射效應。中國電力體制分與合的變革過程,始終圍繞著如何調整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壟斷與競爭的關系而展開,是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探索最能適合電力發展的制度體系的過程。

  上世紀80年代山東龍口首開集資辦電之先河,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在全國掀起集資辦電熱潮,引領基礎設施建設多元投資風氣之先。90年代“政企分開”——國家電力公司在全國自然壟斷行業中率先脫離政府序列;“省為實體”——每省設立一個省級電力公司,對全省電力實施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符合當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

  進入21世紀,電力體制改革走向市場化,實現“廠網分開”,并將競爭引入電力。于是,發電企業快速發展,電網規劃與建設大步邁進,電力投資連年大幅增長,能源資源通過堅強電網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國家電力市場交易電量持續增長……

  風物長宜放眼量。盡管經歷種種曲折盤旋,但中國電力體制的變革,始終站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最前沿。

  

 ?。ㄆ撸┳晕遗c包容,中國電力不再囿于局部利益和自我得失,而是放眼長遠,用更寬廣的胸懷和更理智的思索,考量自身的發展,獻力社會的進步。

  

  電力文明,這一先進生產力的種子,正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成長壯大。新的時代,隨著電力行業內生性的發展內涵與外向性的發展理念的相互契合,人文生態文明與自然生態文明已成為電力發展的重要和諧因素。

  從理性角度看,工業文明必然從“產品時代”向“顧客時代”發展。多年前流行的“重發輕供不管用”“皇帝女兒不愁嫁”,折射出曾經的電力行業在“產品時代”不盡如人意的狀況;今天,電力企業早已完全摒棄了計劃經濟體制下“以我為主、與我方便”的作風,用莊嚴的承諾和優質的服務在“顧客時代”樹立起全新的形象。

  隨著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生態文明成為時代強音,我們發現,氣候變暖、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現實問題,使執著探索的中國電力人深思——和諧社會需要和諧發展的天空,生態文明需要生態環境的保護,電力一定要以更清潔的面貌示人。

  正確的思想很快變成正確的行動。數年間,“上大壓小”成效顯著,脫硫政策全面施行,煤耗、線損穩步下降,智能電網揚帆啟程……雖然世界仍籠罩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中,但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綠色浪潮席卷全球之時,中國電力又自豪地站在了潮頭。

  國內資深專家發出了這樣的聲音:“電力行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刻地認識到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沒有一個國家在工業化的初級階段就能夠像中國一樣大踏步地去研究電力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問題?!?/p>

  國外媒體則評論:“中國電力從單純追求規模的擴張,到著力發展‘清潔電力’,發展模式上的深刻變化意義深遠?!?/p>

  

 ?。ò耍┗仡?0年的風雨歷程,不論是在披星戴月的拓荒創業歲月里,也不論是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洪流中,還是在千帆競發的科學發展征程上,中國電力人始終意氣風發,高奏著拼搏、進取、奉獻的精神壯歌。

  

  1985年,中國人決定在西藏修建羊湖電站的消息傳遍世界。5名法國“探險者”在給世界水利組織的報告中寫道:“在這里修筑水電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就像人類無法遵從上帝要我們戒除戰爭和罪惡一樣,人類將永遠無法完成上帝的這一‘旨意’,如果你想創造奇跡……”

  然而,堅強的中國人民創造了這個奇跡。

  回望60年,中國電力在充滿生機與希望的中華大地上,在從蓄勢到騰飛的激情演變中,總有一種力量催人奮進。

  ——這種力量,是奮發圖強的民族氣質。曾幾何時,蘇聯背信,西方封鎖,加之嚴重的自然災害,電力人與共和國一同經受了最困難的考驗。終于,我們堅定地挺起胸膛,開始在國產化的道路上一路追趕,發電機組從亞臨界到超臨界再到超超臨界,輸電網從高壓到超高壓再到特高壓;終于,我們戰勝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凍災害,以大無畏的犧牲氣概,用最短的時間恢復重建電力線路和鐵塔,把曾失去的光明重新召喚到人間……

  ——這種力量,是探索創新的先鋒意識。創新意味的是革故鼎新,是對內涵與形式永不厭倦的開拓。曾經的資金短缺,人才缺乏,項目難建,加之體制不順,讓一代代電力人上下求索。于是,有識之士大聲疾呼:“電力工業必須變落后為先行!”于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時代的到來,電力人煥發出無窮的創新力量,也使中國電力迎來了一個個新的“加速度”。新的世紀,一個個新名詞將中國電力的先鋒角色演繹得愈發生動……

  ——這種力量,是海納百川的自省勇氣。我們不會忘記艱難困苦中的探尋和磨難:“大躍進”時期的電力基建“三邊”(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四五”時期推行的“一廠變一廠半”;從“煤改油”又到“油改煤”……但正是積累了電力規劃建設的諸多經驗教訓,我們才少走了許多彎路。當偉大的三峽工程百年夢圓時,我們看到,“神女”依秀,“夔門”仍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敝袊娏θ松钪O“前車覆,后車鑒”的教誨,以博大的胸懷海納千萬條細流,以自省的勇氣破解一個個困境……

  ——這種力量,是服務民生的歷史責任。無論是舉世矚目的國家大事,還是猝不及防的自然災害,都是國家力量的檢驗,民族精神的重振,也是對電力人責任與使命的錘煉。在戰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中國電力人舍生忘死,不畏艱難險阻,全力搶險救災,奉獻出一片赤誠的大愛之心;在保障北京奧運會供電的日子里,中國電力人與時間賽跑,建設優質工程,組織強大力量,堅守保電陣地,贏得了“歷史上唯一一次沒有出現供電故障的奧運會”的美譽,也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中國電力人拼搏、進取、奉獻的精神,無疑與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一脈相承。

  

  (九)60年的光陰故事,成就之偉大,變化之深刻,經驗之豐厚,都值得贊嘆與銘記。然而,歷史的發展從來不是一條直線。

  

  60年間,電力體制在變革,產業結構在變化,利益格局在調整,思想觀念在更新,與此同時,也逐漸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無論是縱向跟我們的發展目標相比,還是橫向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電力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電力體制改革未竟全功,5號文遺留問題仍未解決,電價機制尚未理順,主輔分開還未完成,改革的路程任重道遠;

  ——能源資源同能源需求在空間分布上不均衡,隨著電力需求不斷攀升,資源與環境日益面臨“不能承受之重”;

  ——能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電力生產、輸送和使用中“內耗”仍然很大,節能降耗并非一日之功;

  ——煤電運緊張如同“緊箍咒”,煤電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博弈常令電煤交易“不歡而散”,電力的又好又快發展受到電煤、運力等因素的制約嚴重;

  ——電網發展滯后的矛盾沒有根本緩解,電網“卡脖子”現象仍時有發生,供電安全的薄弱環節如同“懸湖”,大面積停電的風險依然存在;

  ——電力生產結構還不協調,過分依賴煤電,核電比重仍不足2%,新能源開發利用還沒有統一的規劃、政策和技術標準;

  ……

  這些問題,應當如何看待?

  我們應該站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冷靜觀察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

  

 ?。ㄊ┌l展中的問題要靠不斷發展來解決。成績與困難交織,夢想與現實共存,中國電力處于一個全新的歷史方位中。

  

  當歷史地、科學地、發展地分析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后,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切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要靠不斷發展來解決。

  ——回顧60年改革發展歷程,其變化可謂廣泛而深刻。我們只用了60年的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走過的路程,既會產生與其他國家電力發展類似的共性問題,也會面臨屬于自己的獨特挑戰。

  我們之所以要強調科學判斷中國電力所處的歷史方位,就是為了搞清楚電力所面臨的形勢和肩負的任務,從而認清我們所處的位置,進而決定我們的行動。

  ——回顧60年改革發展歷程,我們對電力發展的洞悉也越發透徹。這60年中,盡管歷經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堅持發展始終是中國電力的一條主線。“發展是硬道理”更成為激勵我們的時代宣言。

  步入21世紀,隨著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自主創新、統籌規劃、廠網協調等詞匯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電力從發展到科學發展的轉變已經呈現。

  方位決定方略,方略明確使命,使命昭示未來。

  實現中國電力健康可持續發展,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我們要進一步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意志、謀劃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促進科學發展的具體措施,這是每個電力人都要為之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光榮使命。

  

  (十一)中國電力發展絕不只是自身的發展,而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確立這種視野,電力的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的節拍。

  

  過去,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有那么多的困難,同時又有那么多的希望。未來,中國電力所應承擔的責任和所能作出的貢獻,都將是歷史性的。

  60年的發展實踐證明,電力發展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及電力自身的特殊規律。只有正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在發展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發展,才能讓電力發展托舉起強國之夢。

  ——我們要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始終把滿足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用電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要堅持電力工業適度超前發展,努力保證電力供需的平衡;要充分發揮規劃的協調引導作用,使電源建設和電網建設以及發、輸、配、售各環節協調發展;要促進電力工業與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

  ——我們要堅持著眼全局,始終把確保電力安全作為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基本前提。電力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人民生活,關系到社會穩定。要將電力放到能源資源的視野中去審視,要將電力安全放到現實社會中去考量。發、供電企業和電力客戶要依法在統一調度的原則下,合力保障電力系統運行安全。

  ——我們要堅持優化資源配置,始終把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保障水平作為發展的目標任務。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基本國情,統籌推進國內能源開發和國際能源合作;電網集能源輸送和市場配置功能于一體,是能源優化配置和高效開發利用的平臺,是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和網絡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斷加大電網建設力度;電力作為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重點行業,要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持處理好快速發展與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關系。

  ——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始終把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源泉。生產力的解放首先源于思想的解放。要勇于打破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大力轉變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方式,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要增強自我改革的勇氣與重整再生的決心,打破固定思維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穿越舊有觀念和習慣勢力的迷瘴。

  推動電力發展,“沒有一點闖勁兒不行”。

  

 ?。ㄊ┰谥袊幕?,60年是一個甲子的年輪。一個甲子過去了,我們記取一路走來的艱辛與驕傲,更有理由期待明天會更好。

  

  歷史不遙遠,未來亦可期。

  60年后的今天,我們既珍惜歷史留下的財富,也滿懷信心憧憬美好的未來。

  放眼當今世界,新能源與低碳經濟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努力實現我國電網從傳統電網向高效、經濟、清潔、互動的現代電網的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促進能源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是中國電力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循著這條科學發展的路徑,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預期未來:

  ——隨著長江流域等豐富水電資源的加快開發,火電和水電的比例將更協調;技術的進步將使煤電的生產和利用更高效、清潔;核電將迎來加速發展的時代;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將獲得大規模開發利用;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我們將逐漸擺脫對煤炭的絕對依賴,為經濟社會奉獻生生不息的綠色電力……

  ——全國電網整體升級的夢想終將成為現實,大電網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的優越性將得以完全發揮;東部與西部、資源大省與負荷大省將實現能源資源的互補和平衡;中國將借特高壓電網挺立于世界電力技術進步的最前列……

  ——伴隨智能化電力革命在全球興起,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將以其美麗的身姿展現在中國大地;智能電力將走進千家萬戶,給人們帶來革命性的用電體驗;高度現代化的電力文明,將讓人們的生活更經濟、更綠色、更詩意……

  一幅幅美好的畫卷不會止步于憧憬。我們有宏大構想,我們有萬丈雄心。時代需要我們繼續吹響創新與發展的號角,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氣,推動中國電力進入科學發展的新時期。

  我們堅信,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旗幟必將引領共和國電力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述評 新中國 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