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9日說,我國將大力推動農作物秸稈在農業領域的循環利用,積極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加工業,有序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源。
解振華在合肥召開的全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說,在國務院有關部門推動下,我國秸稈綜合利用取得積極進展。除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等農業領域的應用外,工業原料和清潔能源原料的利用量不斷增加。去年我國農作物秸稈產量達7億噸,如果全部變廢為寶,合理開發利用,可增加農民收入,節約和替代大量的木材和煤炭等資源,還可以減少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
解振華要求全國各地合理規劃,根據當地秸稈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復;對不同用途的秸稈綜合利用,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價格、補貼、稅收優惠政策,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力爭在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裝備、資源化利用工藝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以秸稈綜合利用優勢企業為龍頭,形成收集、運輸、儲存、利用一體化,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
據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介紹,1992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農區重點省份實施秸稈養畜示范項目。去年,全國秸稈飼用量達到2.2億噸,山東、河南、安徽等16個省秸稈養畜的牛羊肉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3%和85%。秸稈養畜對推動草食動物養殖業發展,減少畜牧養殖糧食消耗,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業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用明顯。
他說,我國每年7億噸秸稈中氮、磷、鉀含量分別達300多萬噸、70萬噸、700萬噸,相當于全國目前化肥施用量的25%,是重要的有機肥源。對畜牧業來說,7億噸秸稈營養價值相當于近2億噸糧食,可為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大力發展秸稈肥料、秸稈飼料和以秸稈為原料的能源,有利于緩解我國資源能源短缺矛盾,促進農業生態平衡,建設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在利用秸稈生產沼氣,以秸稈為原料栽培蘑菇等食用菌、造紙、生產人造板、秸稈發電、秸稈堆肥等領域取得了進展。
為加快推進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應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國務院辦公廳去年發文要求各地加快秸稈綜合利用,力爭到2015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