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電,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幾何時,我們的生活開始用“碳”來計算。
地球需要“退燒藥”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而在促使氣候變暖方面作用最大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其“生命力”很頑強,一旦排放到大氣中,少則50年、最長約200年都不會消失。因此,推行低碳經濟被認為是避免氣候發生災難性變化、保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全球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溫室效應,使得地球‘發燒’了。而低碳經濟為‘生病’的地球開出了一劑‘退燒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楊志形象比喻道。
與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相比,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最終目的是實現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走出低碳經濟誤區
要發展低碳經濟,首先需要澄清幾個誤區:
第一,低碳經濟并非“高投經濟”。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曾做過這樣一個推算:中國構建綠色經濟需要在未來20年投資約40萬億元。乍看,這個數據很驚人。但是,如果以年度為基礎計算,這部分所需的資金只相當于中國同期GDP的1.5%至2.5%。
第二,低碳不等于貧困,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以英國“清潔煤炭”計劃草案為例,評估認為,這一計劃將在工程、制造等領域提供3萬到6萬個就業崗位,到2030年它對英國經濟的價值將達到每年40億英鎊。
第三,低碳經濟并不意味著高成本。使用新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會幫助節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術。
第四,發展低碳經濟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傳統產業。
第五,低碳經濟與發展中國家謀求自身發展并不矛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低碳經濟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事。低碳經濟就在我們身邊,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裝修中少用裝飾燈、選用節能燈管,這些都是普通人可以做的。它帶來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最直接的影響是你會覺得環境變好了。此外,低碳經濟會催生一些新行業,從而促進就業。
名詞解釋
碳金融
為從碳減排權中獲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收益,全球開始建立碳資本與碳金融體系,碳排放權進一步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目前碳排放權的“準金融屬性”已開始顯現,并成為繼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價值符號。
碳稅
碳稅是一種污染稅,排放的碳越多,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政府部門會先為每噸碳排放量確定一個價格,然后通過這個價格換算出對電力、天然氣或石油的稅費。由于征稅使得使用污染燃料的成本變高,會促使公共事業機構、商業組織以及個人減少燃料的消耗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碳關稅
與碳稅不同,它指對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有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的產品在貿易中征收關稅。發達國家總是擔心發展中國家在減排中出工不出力,如果發展中國家沒達到發達國家的要求,就對其出口產品征收額外關稅。這很容易變成阻礙全球商品流動性的新貿易壁壘。
碳政治
所謂“碳政治”,又可以稱之為“氣候政治”,是指各國圍繞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所形成的國際政治,而國際上關于溫室氣體排放又按照二氧化碳來計算,故稱之為“碳政治”。
碳捕捉
二氧化碳的產生有時不可避免,就像你一直在呼吸,為了不讓你呼出的碳排到大氣中去,你可以把它們吹到一個塑料袋里。在大規模的工業生產中,即將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學方法先分離出來,這個過程就是捕捉。
碳封存
碳捕捉之后的關鍵步驟是碳封存。業界認同的方法就像佛祖壓住孫悟空一樣:尋到一塊地下1000米以下的巖體。在這樣的深度,壓力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所謂的“超臨界流體”后才不容易泄漏。這項技術被能源公司廣泛看好,因為它們總有很多深不見底的廢棄油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