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濤從事環保科研已經有幾十年了,在他看來,在傳統資源日益枯竭的形勢下,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應當被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青島自身沒有傳統資源的優勢,但在新能源開發上則不然。青島這方面的優勢,就是海水、土壤和太陽。" 青島利用新能源優勢多多
"青島本地不產煤、石油、天然氣,所有能源均需從外地引進。"胡松濤告訴記者,據有關部門統計: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間,青島一次能源供應總量由1265萬噸標準煤增長到了2340萬噸標準煤,增長了85%。而另一方面,青島瀕臨黃海,海洋資源豐富。胡松濤告訴記者,海水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較為緩慢,在水下50米處幾乎不受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溫度較為恒定,適宜作空調系統的冷熱源;地熱能,尤其是土壤源,是廣泛存在的良好低位熱源,10米地層以下的溫度場波動較小,是良好的冷熱源。青島地區地下主要以花崗巖、變質巖為主,比普通土壤導熱系數大,熱量散失快,適宜土壤源熱泵的推廣;另外,青島位于我國太陽輻射的三類地區,年均日照2200小時,年均日照率57.3%,屬于太陽能比較豐富的地區,具有利用太陽能的良好天然條件。因此青島在海水能、土壤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應用方面潛力巨大。
"使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清潔能源,可以有效緩解青島地區能源緊張問題,同時還可減輕環境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極具推廣價值,對促進青島乃至全國能源的可持續開發與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胡松濤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