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國家發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并準備選擇部分地區開展低碳示范試點。國際氣候組織也已宣布,未來3至5年內,將在中國發展5至20個“低碳城市”。對此我省委員建議,應盡快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低碳經濟示范省”。
“今天屋里有些熱,我來給大家吹吹丹麥哥本哈根的海風。”1月11日下午,省政協委員、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趕順詼諧的開場白,使會場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須防碳關稅“一劍”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過后,我們正在進入‘后哥本哈根時代’,”李趕順說,據世界知名研究機構預測,2050年世界經濟規模比今天要大3-4倍,但排放將降低1/4,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低碳經濟可謂應運而生。“低碳經濟是未來經濟的緊箍咒,形象地講,低碳經濟是‘低碳+經濟’,不能有低碳沒經濟,也不能有經濟沒低碳,”李趕順表示。
目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提出并將實施“碳關稅”,這必將對我國以制造業為主體的經濟形態帶來巨大沖擊。同時,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單位GDP減排目標達到40%-45%,本身也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我們不僅要扛過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刀’,還要防備碳關稅這‘一劍’,”李趕順說,對于以資源型產品為主的河北經濟而言,實現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
發展清潔能源,河北得天獨厚
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如何在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之間尋求平衡點?李趕順認為,發展低碳經濟,河北有著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據統計,我省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7%左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巨大;同時,我省也是清潔能源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具有優越的能源資源稟賦,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資源都很豐富。
“河北不僅能源資源基礎好,而且在國內具有先發優勢,”李趕順介紹說,從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到新興的新能源產業,從培育、壯大低碳產業到建設低碳城市,一個由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低碳發展格局正在保定逐步形成。
在當今世界四種類型的低碳生態城市中,我省就有兩種類型,即逐步演進型和技術創新型的保定低碳城市以及技術創新型的曹妃甸生態城市。在京津冀都市圈僅有的三個低碳生態城中,河北就占了兩個,另一個為天津中新生態城。“實際上,低碳城市改變的不僅是產業,還包括城市交通、建筑和照明等系統,從而最終改變人們的生活。或許在不遠的未來,裝載太陽能電池的公園長椅可以讓我們輕松地充電上網。”李趕順說。
盡快組織申報“低碳經濟示范省”
據李趕順了解,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國家發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并準備選擇部分地區開展低碳示范試點。國際氣候組織也已宣布,未來3至5年內,將在中國發展5至20個“低碳城市”。為此,他建議,我省應盡快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低碳經濟示范省”。
著眼于以低碳經濟為標志的新一輪全球競爭,我省應未雨綢繆,搶抓機遇。李趕順認為,建設“低碳經濟示范省”,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生態省建設賦予新的內涵,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一方面通過“低碳經濟示范省”的建設,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市場化投融資體系,吸引國內外投資資本進入。
目前,發展低碳經濟尚無可資借鑒的成熟模式。李趕順建議,盡快制定我省低碳經濟發展路線圖,組織力量開展低碳經濟研究,把低碳經濟納入“十二五”規劃,建立和完善低碳產業政策并逐步形成低碳法制體系。同時,堅持以低碳園區建設為核心,打造河北特有的低碳文化品牌,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參與的低碳經濟發展機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