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不斷增長,化石能源大量消費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問題日益突出,也影響到人類的生命健康和生存安全。同時,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產生“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頻發,已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了增加能源供應,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輕環境污染,遏制氣候變化,推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開創能源供應新模式勢在必行。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具有資源潛力大、環境污染低、可永續利用的特點,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減排溫室氣體的最有效措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許多發達國家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為了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許多國家都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減排溫室氣體的優先措施,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要求。我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極為重視,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會議前,我國政府做出了兩個承諾:一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5%;二是2020年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到45%。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都把發展新能源提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并把新能源作為戰略性新型產業。
甘肅深居西北內陸,海洋溫濕氣流不易到達,成雨機會少,大部分地區氣候干燥,屬大陸性很強的溫帶季風氣候。特殊的地理地貌和氣候狀況,蘊藏著豐富的能源資源,可再生能源資源尤為豐富。全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813.4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1205.1萬千瓦;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為2.37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在4000萬千瓦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約在4800-6400兆焦/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全省建成電力裝機突破1800萬千瓦,其中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建成裝機達到700萬千瓦,在建的水電、風電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太陽能大規模開發利用工作也已經起步,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潛力巨大。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區主要集中在河西戈壁荒漠地區,地勢開闊平坦,不占耕地,有利于規模開發建設,開發利用前景極為廣闊。
為了充分開發利用我省河西地區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和戈壁荒漠土地資源,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發展理念,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提出了“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構想,確定了建設河西新能源基地的發展目標。近幾年,我省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機遇,開創能源供應新模式,全面啟動了以酒泉為中心的風電基地和以河西為重點的太陽能發電基地前期和建設工作。目前,國內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基地一期38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國內第一個兆瓦級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敦煌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示范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酒泉風電基地配套建設的750千伏電網工程也已納入國家電網建設計劃。到“十一五”末,河西新能源基地可建成風電裝機5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裝機5萬千瓦。同時,酒泉風光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武威太陽能級硅材料生產基地正在抓緊建設,酒泉風電基地二期工程和河西地區一批兆瓦級太陽能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正在開展,與之配套的河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規劃研究工作也已全面啟動。規劃到2015年,在河西地區建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并帶動以風電、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為龍頭的裝備制造業和以核燃料的濃縮、轉化、后處理為龍頭的核工業產業鏈,構筑甘肅新的經濟增長極。
初步估算,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設總投資約300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約10萬個;可替代相當于58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發電量,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00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約9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700萬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顯著,將有力促進我省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將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的貢獻。到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5%,提前5年實現國家規定的目標。
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設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也是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的又一標志性工程。省發展改革委作為省政府投資管理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河西新能源基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我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設。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新能源項目前期及建設管理,培育健康的市場;二是按照統籌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制定新能源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推進新能源的快速有序發展;三是積極做好服務工作,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商在我省開發建設新能源;四是推進有利于新能源健康發展的價格機制建設,鼓勵企業投資開發建設新能源,引導人們改變生活方式,節約資源,節約能源,做到節約資源合理利用;五是加快新能源基礎教育和人才培養,提高我省新能源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新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甘肅省發展改革委主任 趙春)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