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已經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習慣,即使油價恢復到常態,能源的供求平衡點也將改變。
原油價格近期又開始出現小幅回落。對于這種回落,市場上存在形形色色的解釋,有投資者認為油價只是進行小幅修正,也有投資者認為油價的回落反映了當前的現實,全球經濟將繼續在低谷徘徊。
很容易理解市場的分歧,畢竟油價在2009年經歷了太多的波動,從接近35美元/桶的歷史低谷,一路走到了90美元/桶左右,因此看多看空的各方都能找到說辭。
基于2010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經濟的疲弱表現,歐佩克國家充裕的產能供應,加上其他非歐佩克產油國供應量的逐漸提高,2009年油價想要創出新高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近期一些新的動向,讓我們感覺到市場正在出現一些潛移默化的趨勢,其后讓我逐一道來。
美國和其他OECD國家居民的收入因為金融危機而縮水,但是更重要的影響,居民的消費習慣也在不自覺地因為金融危機而發生了改變。這樣的變化就將對未來的能源供求關系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金融危機之后,投資者都在期待著經濟復蘇。所謂復蘇,就是回到原來的常態。在能源市場,投資者同樣也期待著供求關系和價格能夠回歸常態。我要說的是,或許未來,能源供求和價格將回到常態,但是我想未來的供求不可能在原有的平衡點找到支撐。因為在當前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能源供求平衡點發生了變化。
平心而言,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相比收入的大幅下滑,以及失業率的持續上升,美國和其他OECD國家的居民消費已經可以算作非常堅挺了。但是也要想到,消費能夠維持當前的強勢表現,要歸功于政府的努力,但是政府的努力也在不自覺地改變了居民的消費習慣。
盡管經濟形勢已經不好,但是全球大宗商品一度居高不下,油價攀升到了歷史最高點。受困于價格因素,居民開始減少了非必要的支出。在我們的統計中,美國居民的駕駛里程數也在下降。也就是說,美國居民在消費方面變得更加謹慎,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燃油開支,把更多的錢用于儲蓄和生活必需品的消費。
隨后,美國政府開始了干預,居民的消費也開始回升。但是有意思的是,美國居民的燃油消費回升并不明顯,這也和政策導向有關。奧巴馬政府對汽車市場進行了援助,試圖拯救那些因為存貨積壓而陷入困境的汽車巨頭,其中就包括向更換新車的居民提供補助。在這個過程中,換新車的居民放棄了原先駕駛的皮卡和SUV,選擇了駕駛節油性能更好的緊湊型轎車,這點從汽車公司銷售數據中可以看出。也就是說,美國居民對于燃油的需求,因為消費習慣的改變,而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在危機爆發前,美國汽車的行駛總里程數大約為2500億英里,但是在危機后,也就是2008年和2009年,這個數字整整縮水了600億英里。在未來,如果就業情況不出現根本轉變,或者信貸市場沒有發生逆轉,節儉的行情都將持續下去。
同時,奧巴馬政府也加大了對于混合動力車以及電動汽車的研發支持,這些更加節能的產品很有可能在未來走俏,從而進一步影響居民的燃油消費習慣。
我所說的這些內容,對于目前的油價走勢可能沒有非常直接的影響,但是它影響了油價供求的平衡點。
我認為,美國正在進入一個更加節約的社會,每日原油消耗也將在2007年的基礎上減少35萬到40萬桶。未來,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美國的原油消耗也將出現波動,油價也同樣會受到影響。但是,平衡點已經出現了下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