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能源產業中最成熟的發電細分產業,風電行業在國內外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中國更是連續三年實現新增裝機容量翻番,并突破了千萬千瓦大關。
風電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作為其上游產業的風電設備制造和風電運營兩個環節的迅速發展。在風電設備制造領域又可細分為風機零部件制造和風機整機制造,風機零部件是整個風電行業最基礎的產業,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整個風機的安全和使用壽命。在風機國產化的大趨勢下,國內風電零部件的產品是否追得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呢?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專家與行業內主要企業負責人。
產能擴張成趨勢
2008年中國風電已經突破1000萬千瓦,展望以后的市場發展形勢,2010年很有可能達到2500萬千瓦;2011年完成3000萬千瓦的目標。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與風電行業息息相關的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情況較為樂觀,產能擴張是大勢所趨。根據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的判斷,2012年中國風電裝備制造能力將達到1000萬至1500萬千瓦,可以滿足國內風電市場的需求。中國將成為世界主要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向美國、歐洲等地區出口,成為新的國內產業出口力量。
賽迪顧問能源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路琨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說:“風機零部件制造環節,發電機、葉片、齒輪箱的產業化發展進程較好,這也是國產化率最高的幾種主要部件。目前,部分外資企業也已經開始大批量采購國產零部件。風電各零部件制造企業均在積極擴大產能,以滿足國內外的需求,但是,國內風電行業研發進度的提速,國產零部件的產能發展不能跟上風電發展速度將會成為整機企業發展的瓶頸?!?/p>
北京金風科技(002202)總裁武鋼認為,在中國,零部件供應依然是一個瓶頸問題。國內一些新的進入者考慮到產業風險,在發展上也要有一個試驗周期,一般是先開發樣機,然后再小批量生產,最后待產品和技術成熟之后再逐步量產,這些都制約了零部件企業產能的快速增加。
未來幾年是檢驗關鍵期
在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在急速擴張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產品質量問題。由于是整機制造企業和零部件制造企業控制產品質量的手段較低,部分產品批量投產后,性能不穩定。曾有一些零部件企業的產品在試運行階段和交付業主后均出現過質量問題,也為此付出不小的代價。所以,穩定可靠的風電設備及其維修維護能力的提高將是影響中國風電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今后2至5年是考驗中國風電裝備質量的關鍵時期。
技術難度較高的大直徑螺栓研發一直是風電零部件行業難題。上海金馬高強緊固件有限公司總裁張奕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表示:“僅螺栓產品來講,我們的產品是可以滿足國內的風電發展需求的,國內螺栓標準也是高于國際標準的。近日,我們為華銳風電提供的2臺80米塔筒的螺栓與2臺90米塔筒的螺栓,其直徑達到64毫米。螺栓直徑大,技術難度就高,我們依靠國內幾大研究機構平臺,大直徑的螺栓難題我們已經攻克,產品技術質量達到國內外領先。目前,國外的企業也是大量地采用國內的零部件。”
張奕還自信地表示:“金馬是2003年開始研發,2006年開始大批量的生產風機螺栓。
和其他進入風電行業的企業一樣,都是這幾年相繼進入風電市場的,但質量是完全可以滿足風機在野外惡劣條件下的考驗。金馬公司成立1970年,之前生產的螺栓被廣泛用于大橋、鐵路的建設,從這一點也足以說明國內零部件是可以經受時間的考驗的?!?/p>
行業缺少共性技術平臺
據了解,目前,在風機零部件行業,尤其是緊固件行業,企業多以自身企業獨自進行技術研發進而產業化,缺乏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機協會秘書長祁和生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表示:“缺少共同的技術研究平臺確實是整個零部件行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目前,在零部件行業內,一般都是企業自身和研究機構合作,由此造成的技術壟斷、信息不共享對整個行業大發展是一個嚴重的制約因素。這是一個很難解決但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對于零部件行業來說,企業間既是對手,又是技術研發的合作伙伴。如果幾大零部件企業能夠聯合起來,并爭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聯合,并爭取政府支持,進行產品技術研發,將會大大提高我國風電機組的設計制造水平。
隨著風電機組技術不斷提升,零部件企業不能坐等推出了新機型,才去研發配套產品。最好能與風電機組企業結成戰略聯盟,與主機企業同步研發,甚至研發超前配套緊固件。華銳風電總裁韓俊良說:“中國整機廠特別是大型整機廠的發展是近兩三年才開始的事情,而中國風電零部件的供應原來幾乎都是空白的。但中國的風電零部件企業具有快速反應的能力,未來2年-3年中國風能設備市場可能達到平衡?!?/p>
行業呼吁國家政策扶持
從行業來看,中國目前的制造市場非常繁榮,零部件廠家也越來越多,很多大的行業企業都已進入這個領域,這些能量都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釋放。
2010年,國家明確了今后能源發展方向,在新能源產業的各子行業中,風電產業成為最大受益者,同時也將帶動風電產業鏈的上下游兩端,包括風電設備制造商和風電場運營商。在政策扶持下,未來風電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為風電設備制造商提供了更廣闊的盈利和發展空間。在風電整個行業可以享受政策帶來的好處時,風電零部件行業好象是被遺忘的,國家并沒有給予風電零部件企業類似風電整機供應商和風電場運營商的扶持政策,這多少讓零部件企業有些焦急。
在2009年舉行的中國國際五金展會上,記者觀察到很多資金充足、有實力的五金企業都提到過希望投產風電機組零部件產品。但是,企業目前所要面臨的不是缺乏資金的困惑,而是國家并未對其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風電設備制造業發展良機顯現,但是離開國家在財稅、自主創新等政策的支持是不行的。至今,國家在零部件行業并未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也成為制約風機國產化速度跟不上風電場的建設速度,產能提不上去的重要原因。
對此,張奕呼吁,相對國家給風電整機設備商與風電場運營商的優惠鼓勵政策,希望國家對風電零部件企業也能出臺相應地優惠措施,適當減免企業稅收,以及出臺鼓勵零部件企業發展的相關優惠貸款政策,促進風電零部件行業擴大產能、提高技術含量,以滿足國內外風電的快速發展,確保風電零部件行業在發展良機之時不滯后于整體風電行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