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中國,中、美兩國在清潔能源合作方面簽訂了多項文件,并表示將在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中國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兩輛電動自行車被作為國禮,分別送給奧巴馬和美能源部部長朱棣文。電動自行車竟然成為國禮,這不僅說明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能源交通產業,同時作為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電動車產業已經緊緊地和清潔能源的低碳經濟聯系在了一起。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島國的危機意識,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共識。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一場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爭論,在失望聲中落下帷幕。而中國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將下降40%至45%。為什么中國政府能夠作出這樣的承諾。一方面在于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在于中國的節能減排事業不僅是國家在做,而是整個社會也在做,也在承擔著節能減排的任務。最直接的就是電動自行車,作為電動汽車最為前沿的實踐陣地,電動自行車不僅在多年的爭議中反而蓬勃發展,而且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了1.2億中國人的首選交通工具。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教授在2010年1月31日舉行的“首屆中國電動車行業年會”上發出了《電動車行業低碳宣言》,倡議“電動車行業以實際行動聯合起來,打造綠色產業,發展低碳經濟,共建低碳中國。”自此這個爭議了十年的行業,將肩負起更高的使命和社會責任。
對于電動自行車這個完全由中國民間自主推動的節能環保產業。綠源電動車董事長倪捷先生笑稱,英國人發明的蒸汽機、德國人發明的汽車被永遠載入史冊,中國人發明的電動車也將會被永久的載入史冊。這個發展了10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2009年發展現狀怎么樣?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主任陸金龍先生在年會中做了這樣一份總結報告:電動車行業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2009年底的總銷量是兩千萬輛,主要是天津、浙江、江蘇、山東、上海五大產區,全國保有量已經達到1.2億。他同時還指出,中央經濟會議和在哥本哈根全球氣侯會議上,溫家寶總理代表中國政府所作出減少碳排放的承諾。這個承諾按照中央政府的精神,是要把目標分解到各個行業和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間去的,這個目標分解對我們電動自行車行業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個時機。而作為亞太電動車協會主席的陳清泉先生對于電動車在中國的發展,明確的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電動自行車王國,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產業的不斷升級,也有可能會成為世界的電動汽車王國。
在中國消費者強大的消費力和廣大的民營企業強大的創造力的推動下,中國電動車產業呈現蓬勃發展,開始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首屆中國電動車行業年會”上,浙江省長興縣副縣長高勝華這樣表述:“之所以今天我們能夠到這里來參加會議,是因為電池這個產業大部分就在我們浙江長興縣。”電池作為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已經使長興成為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不僅如此,在電池技術上已有重大突破,已經跟強大的跨國企業可以相提并論。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自行車產業基地。來自天津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的龔孝燕理事長表示:“近幾年來,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產業已經被納入了天津重點八大產業。天津及時提出打造世界級產業基地的宏偉目標和規劃。目前已經構建成支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戰略平臺,使產業的規模增加了十數倍。從目前來看,天津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的投資發展基地。”同時,作為電動車行業影響最大的行業展會,中國北方電動自行車展已經成為電動車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推廣的最有影響力的平臺。
電動車產業的飛速發展,對于節能減排到底有多大貢獻,普通消費者并沒有直觀的認識。對此,笑稱自己是電動車行業第二人的綠源電動車董事長倪捷先生,以一道算術題,解釋了電動車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重大作用。用1.2億輛電動車代替摩托車節能5748萬噸,是全國夏天空調調高1度的18—20倍,與鋼鐵、煤炭產業、化工、建材、紡織業等九個高耗能產業的節能減排的總任務基本相當!對于如此巨大的數字,可以直觀的看到,電動車不僅是解決廣大消費者交通出行的工具。更是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產業。
對于一個新興的產業,電動車行業完全是中國自主發展起來的,沒有可以借鑒的管理模式,時刻面對種種質疑。鄧小平曾評價改革開放“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這句話放到電動車身上也同樣合適。隨著產量的幾何增長,質疑聲不斷,電動車所帶來的安全問題,電池污染、專利問題,曾多次引起社會各方的廣泛討論,“禁”與“放”、“增重”還是“減肥”、“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在大力發展新能源交通的主流呼聲下,電動自行車行業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電動車是否是“馬路殺手”? 一向語出驚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先生在年會上說:“我手上有一篇叫做《中國交通安全數據分析》的科學報告,當中大量引用了中國官方所統計的一些數據,《華爾街日報》也給了一些統計數據。2001年電動自行車死亡的人數是30人,2003年是87人,2004年是589人,2007年第一次升到2469人。但是如果電動自行車加上自行車的后果的話,年死亡的人數已經減少了6202人,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也是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對中國人的交通安全的一個巨大的貢獻。原因是電動自行車比自行車還要安全。很多人批評電動自行車不安全、速度快,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當前的電動自行車的設計當中。就是把兩個腳的后跟給踩地了,而普通的電動自行車是不能做到的。后跟踩地是非常重要的,一有問題就腳跟踩地站起來了。這樣就提高了安全度。事實證明電動自行車是非常安全的,比普通的自行車還要安全!
對話嘉賓
在“首屆電動車行業年會”上,有一個對話電動車的環節,針對電動車產業的各種問題,各路媒體紛紛問責和質疑。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作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彩解答。針對央視網電動車頻道總監王東先生提出的發展鋰離子電動車電池的兩大瓶頸,國外大型電池企業的專利保護和鋰電池的安全性,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先生表示:“鋰電池以前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安全性有問題,還有知識產權的問題。現在看來,隨著我們技術的不斷進步,不斷的進行研究,首先安全問題應該說在電動自行車上應該是解決了。”而對于專利問題:“我們十家企業聯合,起訴加拿大專利。我們很有信心勝訴。”
電動車到底是“好得很”還是“糟得很”,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先生說“一年死了四千人,非常令人悲痛,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因此就可以有一個結論說他不安全嗎?我覺得還未必,我這掌握一個數字,中國一年因為汽車死亡的數字是10萬人,據世界之最。平均每天掉下來一家播音747。那么和電動自行車相比較,我們能不能說,汽車更不安全,應該禁止生產汽車,禁止銷售汽車,禁止使用汽車呢?恐怕也是不行的!”
任何一種車他的發展都要符合規律,第一個規律民生的規律,第二個規律環保的規律,第三個規律安全的規律,第四個規律創新的規律,第五個規律國情的規律。電動車符合了這五個規律,就應該發展,而且是更好的發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發展呢?武高漢先生大膽的提出:“首先要心中有電動車,管理者心中有了公交車,才有了公交車道,只有有了電動車,才能使電動車在非機動車道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國家要給予補貼,支持進入家電下鄉名單,作為低碳行業民間推動的主力軍,雖然在消費者的推動下電動車行業發展迅速,但是從長遠看,政策的支持是尤為重要的。”對此,兩院院士周干峙先生也表示,不要把圈子劃得太小,中國的廣大農村,二、三級城市,發展電動車交通已經成為了重中之重。
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不是一帆風順,正如低碳經濟也存在著種種爭論。電動車行業作為來自民間最強有力的節能減排產業,在自身的不斷發展中,已經成為了低碳經濟的大力推動者。然而這個標桿立不立得住,一方面取決于政府的支持,而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普通的、實用的交通工具能否被社會所廣泛接受。幸運的是,10年了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是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糟。
作為本次年會的主辦方,央視網在2007年10月16日就推出了電動車頻道,旨在促進節能減排,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新能源交通產業大發展。2009年12月28日中國網絡電視臺正式成立,央視網將大力加強對電動車行業的推廣力度,同時將進一步利用中國網絡電視臺的資源,加快電動車行業電視頻道的建設步伐,打造電動車行業第一視頻。以央視,央視網和中國網絡電視臺多方資源的整合優勢,全力推動電動車行業持續、健康、平穩地向前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