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7日舉行的水庫大壩與環境保護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水能處處長熊敏峰表示,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15%左右的目標,常規水電裝機需達到3億千瓦以上。如果考慮能源消費總量的不確定性,常規水電裝機應確保達到3.3億~3.5億千瓦。
在當天的論壇上,盡管參會的專家、學者、官員等對具體問題看法略有不同,但加快水電開發的愿望卻是驚人的一致。然而,在近兩年大型水電核準停滯的情況下,年內是否會有大型水電項目獲得核準仍未可知。
應對氣候變化的優先選擇
我國去年能源消費總量已經達到31億噸標準煤,而在2008年這一數據為29.1億噸。當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能源消費的剛性增長是必然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認為,最近兩年,我國的能源消費量有可能超過2009年能源消費總量繼續下滑的美國,從而成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
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為“高碳”埋下了伏筆。據潘家華介紹,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971年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2007年達到4.6噸,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今年有可能超過法國,2015年前后有可能超過歐盟(其目前數據為8.7噸)。盡管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只有美國的1/4,但排放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
熊敏峰說,水電作為技術最成熟、最具市場競爭力且可以大規模開發的非化石能源,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的重要措施。
“水電,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優先選擇。”潘家華如此定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中的水電。
中國大壩協會馬靜博士說,水庫式水電的能源回報率(運行期內發出的所有電力與其在建設期、運行期所消耗能源的比值)約為205~280,徑流式水電的能源回報率約為170~267,而風電約為18~34,生物能約為3~5,太陽能為3~6,核電14~16,傳統火力發電2.5~5.1。“水電的能源回報率最高,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大力開發水電。”
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國大壩協會理事長、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認為,水電是我國資源最豐富、技術最成熟、成本最經濟、電力調度最靈活的可持續利用低碳能源。“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趨勢,必將帶來我國水能開發的新熱潮。”
水電2020年發展目標需加碼
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我國提出到2010年,全國水電裝機達到1.9億千瓦;2020年,全國水電裝機達到3億千瓦。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總工程師陳凱麒表示,2010年目標已經提前一年實現,2020年目標也有望實現。到2020年,除雅魯藏布江、怒江、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外,其他水電基地的水電資源將基本開發完畢。
但在熊敏峰看來,3億千瓦的發展目標比較保守,不足以支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熊敏峰表示,經過國內外多個部門和多個機構分析論證,在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技術進步、大力提高能源效率的情況下,我國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約為45億噸標準煤。按照15%的比例,非化石能源需要達到6.75億噸標準煤。即使其他可再生能源盡可能發展,按屆時風電裝機1.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2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000萬千瓦、核電8000萬千瓦計算,常規水電也需要3億千瓦~3.5億千瓦。如果考慮實際能源消費總量的不確定性,應確保達到3.3億千瓦~3.5億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所提2020年水電發展目標,還包括抽水蓄能非常規水電站(預計約3000萬千瓦)。熊敏峰提出的常規水電3.3億千瓦~3.5億千瓦的發展目標,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高出的決不止一星半點。
我國是水資源大國,經濟可開發量達4億千瓦。截至2009年底,我國水電裝機為1.9億千瓦(常規水電約1.8億千瓦),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近兩年大型水電項目核準停滯的現實,讓3億千瓦的水電發展目標實現尚且存在懸念,3.3億千瓦~3.5億千瓦的目標更遙不可及。
對此,汪恕誠警告說,大型水電項目工期要10年左右,中型水電項目工期為5~7年,得趕緊上一批水電工程項目,否則就來不及了。
年內未必核準大型水電項目
然而,水電建設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移民和生態問題上。
“必須科學對待水利水電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負面效應,創造經濟建設、民生保證和環境保護共贏的局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陳祖煜說。
汪恕誠認為,水能開發帶來的移民、流域生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管理問題。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加強科學管理,運用合理的行政、政策、技術、資金等手段,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陳凱麒提出,應深入開展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戰略研究,在此基礎上出臺水電行業的區域環境政策,協調有關部門出臺生態補償機制、資源有償分配機制等水電有序開發保障機制。
但不管怎樣,近兩年大型水電項目核準處于停滯狀態是現實問題。據預測,我國今年基建新增發電能力將達8500萬千瓦,其中,水電超過1500萬千瓦,保持2008年和2009年投產規模2000萬千瓦左右的良好勢頭。然而,更為令人關注的是,今年水電項目核準將如何?
對此,熊敏峰并沒有給出明確答復,而只籠統地表示,具體項目審批從國家層面來說有一個管理程序,要落實一些條件,受到各種方面因素的影響。
汪恕誠表示,將在今年全國人代會上繼續呼吁大力推進水能開發。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