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有望出臺,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政策日趨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基本完備……不少人因此認為,2010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元年。
然而,瓶頸依然存在:成本不具優勢,充電站等設施建設滯后,關鍵零部件技術不過關等等。
新能源汽車的“春天”何時才能真正到來?昨天下午,九三學社南京市委員會與常州市政協“新能源汽車調研課題組”在南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舉行專題研討會,專家們就此問題暢所欲言。
國內新能源汽車大多還處于研制階段
就當前情況看,新能源汽車主要指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我國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給能源、環保帶來空前壓力。”南汽研究院新能源技術部蔣元廣博士表示,當前全球石油儲量只夠用40年,天然氣只夠用60年,煤炭只夠用133年,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了促進汽車工業進步和汽車交通節能減排,我國已出臺多項推動政策。其中,去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到2011年,新能源汽車產能達50萬輛,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5%”。
然而,現實情況是,到目前為止,國內新能源汽車基本上還處于研制階段,僅有個別小批量生產。“近年來,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吉利、比亞迪和奇瑞等國內汽車廠家,都在進行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蔣元廣介紹說,南汽從2002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去年,純電動依維柯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今年還將向世博會提供一批純電動車。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分別為5035輛和4890輛,銷售同比增長218.36%。其中,大中型客車是新能源汽車商業化的主要力量,占據96%的份額。
高成本并非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唯一瓶頸
雖然眾多國內汽車制造企業都希望在前景廣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搶占先機,但就目前的形勢看,新能源汽車要想走入尋常百姓家,還需要邁過多道坎。
南汽研究院技術經濟部高級工程師顧祖德為個人用戶算了一筆賬:以豐田混合動力車普銳斯與其配置較接近的豐田卡羅拉相比,在購車環節至少要多花7—8萬元,“在油耗上,普銳斯每百公里能節省2.8L油,大約14元錢,按每年用車里程3萬公里計算,到車輛報廢也無法收回購車多花的成本;如果國家政策對每輛普銳斯補助5萬元,收回成本也需要行駛19萬公里。”因此,高昂的成本讓不少個人用戶對新能源汽車望而止步。
而高成本并不是新能源汽車遇到的唯一瓶頸。蔣元廣表示,當前電動汽車依靠的電能大多是火電,發電過程中依然會造成二氧化碳和粉塵污染,如何將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用于新能源汽車,是當前面臨的挑戰之一;新能源汽車動力轉換的關鍵是動力蓄電池,如何開發出安全、可靠和低成本的電池,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此外,充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標準的缺失等,都是制約這個產業發展的瓶頸。
整合優勢資源,建立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當前我省新能源技術產業已經初具基礎。從整車生產到電池、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電動附件等零部件,都有在國內排得上號的生產企業,南汽、春蘭等企業還擁有多項受國家資助的核心技術研發項目。”針對新能源汽車在銷售和應用環節的不足和瓶頸,南汽研究院新能源技術部張涌博士建議,在加強和支持研發的基礎上,政府應及早出臺財政補貼政策增強銷售推動力;此外,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認知度,也需要不斷推動示范運營來加強。
據介紹,從今年起,我省將利用在輕型商用車行業的突出優勢,率先在市政、郵政、物流等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在部分城市推廣新能源客車的公交線路示范運營;并將新能源汽車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新能源汽車。未來3年,全省用于公用事業的新能源汽車將從今年的100輛推廣為1500輛;用于公交、景區的新能源城市客車將從50輛增加至1000輛;政府用乘用車也將從10輛增加至1000輛。
記者還從昨天的研討會上獲悉,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即將成立,省內高校、科研機構、有實力的零部件生產企業等優勢資源將被有效整合利用,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