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10月22日發布了2013年9月份及第三季度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第三季度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均位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范圍為37.5%,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2.5%。
隨后,京、津、冀、晉、蒙、魯六省區市領導在京共商聯防大氣污染。北京將控煤1000萬噸;天津市將把燃煤機組裝機容量控制在1400萬千瓦以內;河北減少4000萬噸燃煤;山西取消各備燃煤鍋爐;內蒙古電廠和供暖企業冬季全部使用優質煤炭;山東制定燃煤鍋爐煤改氣方案。
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到2017年底,京、津、冀、魯壓減煤炭消費總量8300萬噸。其中,北京市2017年底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10%以下,電力、天然氣等優質能源占比提高到90%以上。
近期慎重決策氣替代清潔煤電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認為,在天然氣氣源不足,成本很大的前提下,慎重決策氣替代清潔煤電。在目前大量煤炭散燒的情況下,不應繼續盲目提前關停火電機組尤其是供熱火電機組,而應從全社會節能減排效果、電力系統整體效率和安全、火電機組全生命周期等綜合評價,防止形成關停了小供熱機組用供熱鍋爐替代供熱、用大機組替代小機組進行調峰的現象,從而降低整體效率。
“天然氣的首要使命是替代民用及工業燃煤,其次是通過電力用氣以穩定燃氣負荷提高民用的經濟性,再次是用于發電調峰,最后才是用于發電。天然氣發電替代煤電是需要一個歷史的過程。”王志軒說。
“關停電廠之后還要考慮電網電壓支撐和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原有燃煤電廠有的尚未到達經營期,關停下來將造成債務危機,新的氣、電供給方案也必將引起第二次大的投資。”一位電力專家對本報記者說,“電廠除了提供電力和熱力外,還提供提供無功功率穩定地區電網電壓。關停電廠之后如何配置無功,尤其是動態無功應專門論證。”
“如果不具備以天然氣替代煤電的能源結構,不具備以更新、更高的燃煤發電技術替代現有發電技術的條件,就應當減緩用新煤電替代老煤電的速度。”王志軒說。
大力發展清潔煤電勢在必行
“我國電氣化指標中,電力消費占終端能源比重、電力消費在一次能源總比重、電煤消費占原煤產量比重分別為21%、41%和50%。其中,第一個指標大體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第二個比重差距大一些,第三個指標則大大落后于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產煤發達國家,美國接近90%的煤主要用于發電。電力是脫硫脫硝和煙塵治理最有效的產業,我國還應當大力發展煤電,提高轉化比重。”上述電力專家對本報記者說。
“燃煤發電技術一直朝著能效高、污染少、資源能夠得到綜合利用的方向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煤電概念的外延將由常規機組、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向更高效率的IGCC、700℃機組以及多聯供機組、新型燃煤發電方式擴展。”王志軒撰文表示,“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將逐步由先除塵、再脫硫、再脫硝的單元式、漸進式控制向常規污染物加脫除重金屬及氣溶膠等深度一體化協同控制技術發展,逐步使大氣污染物排放接近于零。”
據中電聯預測,到2050年,中國即使每年有40億噸原煤用于發電,而煙塵年排放量可控制在50萬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排放量都可控制在500萬噸以內甚至200萬噸以內。
“到2050年,從控制成本來看,煤電每千瓦時大氣污染物控制成本和相關防止二次污染物的治理成本,再加上進一步嚴格控制的要求,每千瓦時的環境保護成本大致平均需要0.1元人民幣左右。未來綠色燃煤電站將不再是人們傳統觀念中作為工業污染象征的燃煤電站。”王志軒表示。
煤電是能源結構優化主力軍
“《細則》規定,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和山東要將煤炭更多地用于燃燒效率高且污染治理措施到位的燃煤電廠,限制銷售灰份高于16%、硫份高于1%的散煤。削減農村炊事和采暖用煤,加大罐裝液化氣和可再生能源炊事采暖用能供應。這些措施都是要提升煤炭轉換為電力的比重,減少煤炭直接粗放燃燒尤其是城市直接散燒的舉措。”上述專家對本報記者說。
王志軒認為,未來燃氣電站則主要為居民供氣作基礎調節、為清潔能源調峰和為城市、城鎮提供分布式發電供熱等,而煤電則起到大范圍優化配置能源的基礎作用和支撐清潔能源和循環經濟發展的作用。而以電代煤、代油、代氣、代柴、以氣代煤等應成為解決中國霧霾天氣和城市生活型污染的核心手段之一,并通過法規約束、政策引導、市場調節、政府監管、央地政府協調來實現。
“由于煤炭能源利用系統投資巨大,生命周期長,升級換代不易,因而確保煤電近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相容變得尤為重要。要從經濟、環境、技術角度,協調統一電力污染控制方案。”一位IGCC聯產專家對本報記者建議。
“在PM2.5的控制上,要充分發揮電力的高效、易控制污染,可替代燃煤、燃油等污染,以及可長距離大范圍配置資源的特點,以及將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清潔電力的特點,同時進一步科學加強自身的污染控制。”王志軒進一步說。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