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從政策方面來看,國家對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力度不斷加大。2009年,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四部門共同啟動組織實施“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由科技研發進入到示范推廣階段;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的目標規劃;2014年,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先后發布多項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促使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
日前,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已結束公開征求意見,修改成型后將逐步進入實施階段。《方案》中提到,與國際新能源汽車技術相比,我國技術研發雖然起步不晚、速度不慢,但基礎較弱,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從十五年前就已開始,“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確立了“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十一五”期間,全面展開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和大規模產業化技術攻關,并成功開展了“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深圳大運會”和“十城千輛”等示范推廣工程;“十二五”期間,著力推進關鍵零部件技術、整車集成技術和公共平臺技術的攻關與完善、深化與升級。
作為既有政策的延續,《方案》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落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并為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提供技術支撐。《方案》的總體目標是,實施新能源汽車“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完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技術體系和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升級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帶來的新能源汽車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超前研發下一代技術;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另外,《方案》還對轎車動力電池的單體比能量,驅動電機技術水平,純電動汽車電氣化、輕量化、智能化、網聯化水平上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技術路線發展上提出了形成中國特色插電式電動汽車主流技術路線、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著名品牌和主打車型,以及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取得突破,達到產業化要求,實現千輛級市場規模的具體目標。
由此可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越來越重視,這有助于提升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爭力。而《方案》中提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可見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規劃沒有改變。
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當然能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提供支撐,但要實現500萬輛的目標,僅有技術還遠遠不夠。
作為新興事物要被大眾接受并非易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就有明顯的政策依賴性。這一點在銷量上得到充分體現,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74763輛,同比增長3.2倍;而2009~2013年,我國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只有約7萬輛。
對政策的依賴在2014年下半年表現得更為突出,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新能源汽車免收購置稅政策出臺后,2014年9~12月的平均月產量超過了1.3萬輛。粗略估算,若要實現2020年保有量500萬輛的目標,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增長率將要保持近100%的水平。但是,政策紅利不會一直存在。今年年初,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化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從2016~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貼標準將持續退坡。當補貼政策逐漸退去,新能源汽車市場還能否保持翻番的高增速,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是否還存在,都需要探討。
北汽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剛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既是制造業,更是服務業,要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的確,要實現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就要打開私人購車市場。而消費者是否選購新能源汽車,除去補貼和牌照優惠政策,考慮更多的則是性價比、駕乘體驗,以及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等。
對于政府來說,要想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除了用優惠政策吸引,還要跟進各項配套服務設施。而對企業而言,最根本的就是制造出優質產品。如此,實現500萬輛目標的美好愿景看上去才不那么遙遠。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