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于合軍在解讀《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不同于珠三角、長三角規劃的五大亮點。
于合軍表示,長江中游城市群作為國家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總體來講與以前所做的區域性和專業性的規劃有所區別。在研究編制這個規劃過程中,力求使規劃在以下五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突出了一體化發展的理念,也就是體現了長遠發展的方向。當前制約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統一區域大市場。因此在編制規劃的過程中,并不是把城市群當中的各個單元城市發展的模式簡單的疊加,而是把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通盤考慮,始終緊緊扣住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這條主線,貫穿全文,在《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集中的體現。
二是突出了以國家總體部署和區域總體戰略的充分銜接,體現了時代特點。早在2013年初就會同有關部門和三省啟動了規劃研究編制工作,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本身就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的編制主要依據中部崛起有關政策性文件、服務服從于這一重大戰略。在規劃里充分體現了新型城鎮化未來發展的一些要求和部署。2013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陸續提出和確立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一帶一路"也是緊密相關,在研究編制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時候也與這三大戰略,特別是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進行了有機銜接。
三是突出了重點領域的協同發展,充分體現了可操作性。圍繞推進區域一體化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對如何讓區域一體化有抓手、能落地,同時也能夠進行考核,我們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長江中游城市群各板塊之間的相互關系,規劃里明確提出了"五個協同發展"的重點任務,就是城鄉、產業、基礎設施、生態文明和公共服務五個協同發展,比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規劃圍繞提高綜合保障和支撐能力,在統籌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水利基礎設施體系、能源保障、信息基礎設施等重大建設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對五個協同發展用專門的章節進行了闡述,有量化的指標,也有一些保障的機制,大大增強了規劃的可操作性。
四是突出了綠色發展,體現了生態文明的思想。本身武漢城市群和長株潭城市群就是"兩型"社會建設的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因此,在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建設的時候,把"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四大戰略定位之一,并把生態文明共建作為協同發展的重要任務,用比較大的篇幅明確了促進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實現路徑及其保障措施。
五是突出了體制機制創新,體現了改革創新的精神。長江中游城市群涉及三個省、31個市,推進協同發展面臨的難題就是創新協調區域際利益關系的體制機制,如何實現一步一個腳印的推進一體化,也是在研究編制規劃時的一個難點或者重點。因此,我們把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作為城市群發展的支撐和動力,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于合軍還指出在具體的改革創新方面,和突出體制創新的特點基本是一致的,本身體制機制創新就是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使改革能夠落地的具體措施。比如在規劃里提出了創新城鎮聯動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機制,在基礎設施方面提出了綜合交通運輸與城市交通發展的一些改革創新的思路,在水利建設方面提出了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部署,在建立產業協同發展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跨區域的環保機制、社會治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機制的設計和安排,同時在推進區域合作、簡政放權和強化服務等等一些方面,規劃文本里也都有比較充分的體現。這些都體現了改革創新的精神。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