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實干
機遇有多重要,出手就要有多快。僅僅兩年,一家企業從靠貸款發工資轉變成給員工獎豪車、獎購房首付;同樣是兩年,一片荒地長出整齊的廠房,產出80億元產值和10億元稅收。
正是這兩年,新能源汽車進入國家戰略。抓住這兩年,溧水成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車制造基地和全國最大的電動客車基地。
15億元項目簽約8個月投產
4月17日,17個新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溧水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總投資超過30億元。其中,南京中以電動汽車充換電研究中心,是國內首個和以色列合作研發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得到兩國政府主管部門高度關注,有望成為“中以產業合作示范”。
3位以色列科學家出席項目簽約儀式并演講。其中,阿米爾·齊夫·阿夫博士曾任以色列交通部和國家基礎設施與道路安全首席科學家;佐哈·巴里為以色列Spark停車技術公司創始人兼CEO,是中以中心的重要股東;西瓦·帕提爾則是以色列道路安全管理局委員會主席,任中心技術顧問。以色列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多項關鍵技術的起源地,他們和國內企業共同推出充換電先進技術和管理策略,計劃一年內降低六成換電成本。
中以研究中心落戶,溧水攀上世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處。中心中方股東李鑫介紹,從洽談到落地,只用40天,溧水的決策和辦事速度快得驚人。
溧水速度,早已口口相傳。“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納稅,創造國內車企最快投產速度。”南京比亞迪公司總經理俞學軍介紹,2013年11月13日比亞迪簽約落戶南京,比亞迪選中的地塊已實現“七通一平”,進場施工和各種工程手續同時進行;去年6月建成廠房,8月,純電動公交就投用于南京青奧會,當年產值超過20億元,納稅2400萬元。
溧水速度,不斷被刷新。去年4月,南京金龍搬至溧水,6月就全面生產。按常規,一家汽車企業從廠房設計到投產,需要18個月。為什么要快?“2013年上半年,比亞迪已和溧水接觸、洽談;當年9月,國家四部委發文明確各地推廣新能源車的目標,首次明確補貼政策。這是重大機遇!雙方很快簽約,早一天投產,多一份市場。”俞學軍說,比亞迪快,溧水更快,當天遞材料,當天就領到工商執照和機構代碼,快得難以置信。
浙江顧家集團總裁劉進說,去年,集團在全國18個項目中,溧水的推進速度最快。第一次和溧水談合作那天,臺風很大,溧水的領導趕到杭州,一談完,當天就頂著臺風趕回去,說是有項目需要服務。
當然要快!溧水區主要負責人說,經過幾年奮戰,溧水工業獲得較快的發展,但主要局限在傳統產業,溧水對新興產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夢寐以求,新能源化是趨勢,看準了就要抓住機會干。
再快,也絕不能貪快而無視法律。溧水國土局局長黃忠山介紹,比亞迪項目還未正式洽談,國土部門就開始準備,有一份希望,就付出百分百努力。項目簽約,土地指標已到手。溧水還把比亞迪項目視為集約用地的示范,提高密度,畝均投入和產出遠高于省、市標準。
要做就做新能源車“最強心臟”
正在舉行的上海車展,百款新能源車驚艷亮相,人們感嘆,新能源車正在駛進我們的生活。很少有人知道,車展上的電動客車,其動力,大部分來自南京越博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如今,越博已落戶溧水。
今年春節,南京越博聯誼會上,現場發年終獎金,4名骨干各領到一輛車,還有5名員工領到15萬元買房首付。可在去年開春,越博已有幾個月沒發工資。春節前,公司給每名員工發了1000元路費,總經理請人擔保,向銀行申請50多萬元貸款發工資。
“一旦有了轉機,改變非常快。”南京越博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占江介紹,越博做了10年汽車動力總成研發,研發出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統一開發平臺。去年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場啟動,產品用于青奧,知名度很快上去,當年銷售5000萬元,今年爭取達5億元,穩坐全國新能源車動力總成頭把交椅。
越博打開局面,得益于溧水的首購首用。此前10年,越博只能做樣車試驗,沒哪家車企核心部件愿用不知名品牌。看準越博的技術,溧水區政府一心要給越博機會,遂向南京金龍定制公交,要求38臺新能源公交車全部使用越博動力總成。車輛一上路,車企笑了:同樣的電池環境,續航能力增加20%,車輛的加速和爬坡性能提升。越博“走進”青奧,一下成為業界明星,在車企訂貨招標中屢屢打敗西門子,國內20多家大型客車廠全都采用越博產品。
因為深入,所以了解;因為了解,敢為人先。去年初,南京舉行“高端團隊”評選,評委們認為,汽車制造不是高端技術,溧水開發區派出專門團隊,詳細介紹新能源車的技術含量,最終評委們心服口服,南京金龍獲評“高端團隊”。新能源汽車原先根本就不在省戰略新興產業目錄中,同樣,溧水人鍥而不舍去說服,現在翻開省戰略新興產業目錄,排第一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
荒地奔出新興產業黑馬
離祿口機場10分鐘車程,溧水開發區內,沿濱淮大道南北兩側5.4平方公里內46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是全省產能最大、配套能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去年實現產值80億元,產銷電動客車3090輛,占全國總量的23.9%,一躍而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動客車基地,而兩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被各級政府強勢拉動后,溧水人看到后面追兵無數,不敢有絲毫懈怠。南京金龍純電動小客車產品總監黃福良介紹,公司正籌建7個實驗室,儲備今后3年的新技術。
對全區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溧水構建責任落實鏈條,各級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體責任人,承辦人員是具體責任人,由各牽頭區領導負總責,以剛性問責倒逼落實,周周有布置,月月有進展,季季有考評,并輔之以全區聯動督查。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