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產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在制造垃圾。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垃圾資源化處理以及如何變廢為寶一直是環保科技公司鉆研的難題。記者隨北京電臺“科學環保 有問必答”2015共建“綠色北京”全媒體互動傳播公益行動環保創新探尋團垃圾回收處理探尋活動調研的兩家環保企業,把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進行再加工處理,垃圾資源化,實現了循環經濟。
餐廚垃圾生態化處理
7月30日上午,正值酷暑,近40度的高溫,探尋團抵達了位于陜西渭南市的潔姆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潔姆公司)。潔姆公司致力于餐廚垃圾生態化處理系統:利用微生物——亮斑扁角水虻(武漢系)獨特的生物特性,對餐廚垃圾快速安全分解,將餐廚垃圾轉化為生物蛋白,實現“變廢為寶”。
據潔姆公司董事長武錚介紹,從陜西渭南市收集上來的餐廚垃圾,先經過潔姆公司獨家專利技術:從植物中提取的乳酸菌進行發酵除臭,通過設備對餐廚垃圾進行分揀處理,形成“黑暗料理”——處理過的餐廚垃圾。這些“黑暗料理”對亮斑扁角水虻來說,是無上的美味,它們以超過自然幾萬倍的分解速度,快速安全的“吃掉”餐廚垃圾,而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此外,亮斑扁角水虻的壽命只有三、四十天。在這轉瞬即逝的生命瞬間,黑水虻完成了從卵-幼蟲-蛹-飛蟲的快速蝶變,用僅有的生命時間,處理了成千上萬噸人類為之頭疼的巨量餐廚垃圾。據武錚介紹,每一平方米黑水虻,匹配一噸餐廚垃圾,潔姆公司每天能夠處理60噸餐廚垃圾。
喜食“黑暗料理”的黑水虻,具有高蛋白和脂肪,主要有兩種用途,一種是通過生態養殖,成為高級觀賞魚/龜以及生態蟲草雞的飼料,蟲草雞食用后下的蛋,蛋白含量高,據武錚介紹,這些蛋主要銷往韓國,售價并不低,可達5元/個。如果通過工藝對黑水虻進行深加工,人類還可以獲得生物柴油、蛋白肥、以及化妝用的高級按摩油。
除了黑水虻本身渾身是寶外,黑水虻糞也是生態種植的珍貴肥料,通過這些肥料培育出來的蔬果,是市場上頗受菜農喜歡的無公害水果和有機蔬菜,價格也比一般的蔬果要高,且受市場歡迎。
“很震撼”,在聽完武錚的介紹后,北京農學院高級工程師高程達認為“潔姆公司展示了生態學上的循環概念,通過人為培育黑水虻,對人類產生的餐廚垃圾實現了能源的逐級遞減消耗,變廢為寶,是農業循環經濟的示范。”
“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能否在市場推廣,主要看潔姆公司所研制的生產流程能否復制,能否模塊化”。隨行探訪團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金宜英如此看待潔姆公司。“如果潔姆公司能夠實現工藝模塊化、經營模塊化。在現有餐廚垃圾處理成本高的情況下,潔姆公司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實踐。”
建筑垃圾渾身是寶
餐廚垃圾這樣的“可口”的垃圾可以分揀變廢為寶,對建筑垃圾來說,經過分揀后也同樣“渾身是寶”。同在西安郊區的另一家公司——陜西龍鳳石業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通過獨家專利申請的建筑垃圾分離技術設備,讓成千上萬噸如災難片里的大山般鋼筋水泥再次變成建筑材料,實現建筑垃圾的再循環利用。
31日,西安郊區的工地上,機器轟隆,這位操著河南陜西普通話的陜西龍鳳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余金全滿頭大汗,向探訪團聲嘶力竭的介紹自己“領先世界”的獨特建筑垃圾分揀設備和技術。
開始于礦山生意,年到中途無奈做建筑垃圾處理,這位身高并不算偉岸的中年男子,花費了六、七年時間鉆研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十年磨一劍”,這些專利技術終于能夠把大塊的“銅墻鐵壁”變成可以供蓋房使用的磚塊和鋪路所使用的路基材料,實現垃圾變資源的循環使用。
據余金全介紹,拆遷后的建筑垃圾,成分復雜,水泥、石子、鋼筋、塑料、木頭都混合在里面。按照現有的處理辦法,主要通過人工篩檢,成本高昂,且不利于建筑材料的細化分解。
陜西龍鳳石業有限責任公司研制的建筑垃圾分揀設備,通過對大型垃圾高速碰撞擠壓,由于材質的硬度不同,撞擊后的垃圾會簡單分離,一般來說,初次處理后的垃圾中,53%是磚,35%是水泥,剩余其他材質塑料、木頭等也可以根據材質的溫度不同提煉分揀。
據余金全介紹,經過龍鳳石業處理后的產品,主要有再生瀝青和再生磚。再生磚是免燒磚,比普通磚頭質量輕,但在強度上要比普通磚頭硬。再生瀝青和再生磚不僅降低里生產成本,還把垃圾變廢為寶,實現里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
“一個國家落后,主要是因為分離技術落后。我們國家缺少裝備,全世界缺少的都是裝備。”提起自己研究的設備,余金全很興奮。陜西龍鳳石業有限責任公司改變了現有的通過人工篩檢垃圾的方法,通過技術設備分揀,變廢為寶,填補了國內建筑垃圾分揀的空白。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王武祥如此評價。
31日17:00左右,落日余暉,溫度仍熱情似火。至此,“科學環保 有問必答”2015共建“綠色北京”全媒體互動傳播公益行動環保創新探尋團垃圾回收處理探尋活動第二站順利結束,炎炎夏日,難以抵擋的是探尋團的環保熱情。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