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以說已經到了很關鍵的階段。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出臺的惠顧政策,已經開始讓消費者更重視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像北京出臺的新能源汽車不限行,就可以說收到了奇效;另一方面是國內越來越多的鼓勵消費舉措,總是出現難以協調的問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發展新能源汽車沒有捷徑可言的問題。特別是,已開始逐步步入到產業化與普及化的進程之中,國內更需要重視循序漸進的發展、而不是急功急利以及在市場未健全的情況下謀求取巧。
然而也需要看到,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問題上,無論是顯影的保障、還是相應的標準,都未能夠達到符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程度,這個時候,一些來自于政策的變化以及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急功近利行為,確實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巨大問題。難怪,有些業內的專家都指出,一些不利于新能源普及與發展的問題無異于是殺雞取卵。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普及進入到關鍵階段的時候,無論是政策的進一步細化、還是新技術的發展標準,都不應該成為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牽制力。
鼓勵新能源汽車政策更需不斷細化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以說鼓勵政策是功不可沒的。從政府開始補貼,到各項基礎設施的保障,都是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最大利好。特別是,國內推動新能演汽車的發展,更是從能源安全以及社會環保的角度來考量的情況下,自然更需要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體現出國情特點才成。所以,圍繞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發展,不僅需要用更好的基礎設施保障來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工作;同樣也需要通過政策的不斷細化,進一步打消制造與消費環節的諸多顧慮,這或許才是讓新能源汽車形成良性循環的關鍵。
最為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從建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以及出臺優惠政策開始,就已經使消費者感覺到,新能源汽車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如北京所出臺的新能源電動汽車不限行規定,就在短時間內起到了不同與以往的作用。尤其是北京地區出現閱兵單雙號限行的情況下,更讓新能源汽車形成了短暫的火爆局面。而這些也并不能就此說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都盡善盡美,像北京對一些國際新能源汽車的準入未放開以及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都說明了政策扶植的不夠整體。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普及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僅僅將優惠政策做的吸引人還是不夠的,它更需要逐步的完善才是最為合理的。細化政策與法規的配套,才會最有利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
發展新能源汽車取巧為何要不得
對于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其實很顯然也出現了許多的參差不齊現象,這不僅使企業在技術的發展上,重視程度不盡相同;而且也使消費者明顯的感覺到,新能源汽車雖好、但離自己仍存在距離的印象,這確實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車推動過程中,一些相應規定的不合理與取巧的問題。別的不說,就以新能源汽車用電的方面來看,一些地區出臺的用電規范,已經推出了經營者可以超出用電價格百分之十五收費,這就明顯的會使新能源汽車消費,變成了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試想,在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的時候,就先推出怎樣多賺錢的規定,確實存在著嚇退消費者的問題。
其實,就新能源汽車的新規而言,之所以一些規定不盡如人意,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所出臺的新規定不利于整體推進新能源政策的發展,甚至存在著一定的取巧與急功近利成分,這才是最不應該發生的問題。就像出臺電價經營者可以超出百分之十五的上漲這一問題,很顯然是由于技術設施尚未健全,就先提出了以盈利為主的運營方式,這不僅不能夠將保障設施盡善盡美的完備,而且還會助長一些經營者靠新能源汽車發財的動機。應該說,用這樣的規定鼓勵新能源汽車技術設施的經營者們,就應該責、權、利全面的加以規定,才是保障消費環節能夠得益的重要舉措。像規定充電服務費可以增長百分之十五,就需要同時規定服務達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夠提升價格,這才是讓消費者心服口服的辦法。如果僅僅是規定了漲價的幅度、而不考慮服務與保障,顯然價格容易上去、服務也就容易變成取巧了,這恐怕才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問題。
客觀地講,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才剛剛開始,這就更需要讓更多的消費者感覺到吸引力與惠顧的真誠,這才能夠不斷地使消費者青睞新能源汽車,甚至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共進退。反之,只能是容易讓消費者感覺到新能源汽車也是為了盈利為目的,甚至是為了急功近利,這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成熟的階段,也就自然不能讓消費者滿意了!由此而影響到普及進程,豈不是更得不償失嗎!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