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家層面上主張能源產業結構升級,倡導節能減排。在政策推動下,創創發現,我國的煤炭發電和煤炭鍋爐在許多城市被更清潔、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所取代。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憑借2015年11月原料氣價下調0.7元/方的東風,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可超過70%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今天創創就來講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發展前景和趨勢如何?目前的困境和出路在哪里?
分布式提供能源供應新思路
分布式的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高,能夠實現電、熱(供暖、烘干、蒸汽等)、冷等多種能源產出。
此外,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能夠以自身的優勢替代一些傳統的供能方式。例如,傳統的煤炭鍋爐不僅耗能大,而且產生的污染嚴重;一些建筑可能會采取傳統方式以鋪設光伏板的形式進行發電,但是受制于天氣因素,這種供電方式并不穩定。
另外,對于偏遠地區,分布式能夠完成區域內對冷熱電的需求,避免建設長輸管線和高壓電線。
發展的利好因素
基于以上的優勢,天然氣分布式的未來發展潛力將會十分巨大。目前國家宏觀層面和具體項目的微觀層面上均具有利好的因素推動天然氣分布式的發展。
國家宏觀層面:
一、國家能源結構的調整,要求要提高天然氣的占比和新能源的占比,同時降低煤炭的占比。與新能源相比,目前我國的天然氣資源較為豐富,基礎設施的敷設也越來越全面,因此天然氣的供應穩定性更強,執行性和可操作性也更高。
二、現在我國多地大氣污染情況嚴重,國家層面對大氣污染的治理也越來越重視,對節能減排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與煤炭相比,天然氣含氮量和含硫量很低,使用天然氣也能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項目微觀層面上:
一、部分地方政府給予分布式項目具體的補貼,這些補貼在提高分布式效益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目前,環渤海、長三角等地都有一定鼓勵和補貼政策推動分布式的應用。
二、隨著非居民天然氣氣價的下調,加上便宜的進口LNG資源不斷流入中國,分布式的氣價成本得到大幅度地節約。
三、對于用戶側來說,隨著電網改革的不斷推進,分布式在調整電力負荷方面的作用將會逐步得到體現。
補貼政策不是唯一收益來源
據了解,市場上很多人認為補貼政策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收益至關重要,但項目的收益不能只靠補貼。補貼政策在一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階段性的特點,未來隨著天然氣和電力行業的市場化,分布式發展日臻成熟后,補貼的金額后期將會逐步減少甚至被取消。
此外,在現有補貼政策的實際執行中也存在異議。原因在于,目前從國家層面上并沒有對天然氣分布式進行明確的定義,但市場上以分布式為名義的項目很多,規模大小不一,沒有具體的名稱定義也導致補貼無法對應實施。
要想項目本身具有良好的收益效果,分布式的投建者必須要做好分布式的設計。目前市場上很多人認為“以熱定電”是分布式工程設計的依據。其實“以電定熱”才能保證項目收益。因為在經過長時間的測算和分析得出,電價、氣價、熱價是影響分布式經濟性較為敏感的因素,其中,電價最為敏感,這也意味著如果供電方面能實現良好的收益,那么整個分布式的效益也不會差。
綜合能源供應商是未來發展趨勢
綜合能源供應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分布式這種多能源聯供的項目助力下,未來綜合能源供應商可以為用戶實現從需求到立項再到管理的一站式綜合服務,用戶只需借助一個綜合能源供應商,即可獲得所需的天然氣、電、熱、冷等能源供應。
(素材來源:中研網)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