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175個國家的代表近日齊聚德國波恩,為即將在今年12月舉行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做前期鋪墊工作。然而,由于發達國家沒有就二氧化碳減排提出令人信服的方案,再加上發展中國家提出需要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來對抗全球暖化問題的要求,波恩論壇陷入了困境。
據彭博社報道,馬爾代夫環境部主任阿馬加德•阿普杜拉(Amjad Abdulla)在波恩論壇的閉幕儀式上表示會議的進展十分緩慢,因為發達國家既不愿意進行溫室氣體減排,也不愿意為貧困國家提供資金援助。
與會國家中包括馬爾代夫在內的43個低排放國家要求美國、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在2020年把排放量至少削減為1990年的40%。然而歐盟僅表示他們將減少20%排放量,若其他發達國家做出類似承諾,他們會把減排量提高到30%。
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競選時曾經承諾會把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但目前美國還沒有遞交正式的減排承諾,而這對于其他工業國家做出相應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十分重要。
1997年日本京都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京都議定書》。當時會議的主席哈拉爾•德多夫蘭德(Harald Dovland)表示:“簽署了《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在不知道美國將如何行動的情況下,對于未來制定什么樣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相當敏感謹慎。”
日本表示將在6月份公布其減排目標,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尚未對此表態。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估計,鑒于目前已經提交議案的發達國家做出的承諾,他們很可能將目標設定為在2020年碳排放比1990年減少14%。
然而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會議執委德博爾(Yvo de Boer)表示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發達國家需要制定更具野心的目標。”
波恩會議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發展中國家在觀望發達國家將如何幫助他們發展清潔技術,以及發達國家在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例如海平面上升和熱帶雨林減少時將如何應對。但印度代表表示:“目前的進展令人失望,發展中國家還未看到明確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項目。”為了給各國更多的時間來解決矛盾分歧,大會決定在8月和10月分別追加兩次會議。
責任編輯: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