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浙江、江蘇、上海、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相繼出現“淡季電荒”的現象,還未到夏季用電高峰,大半個中國便拉響了電荒的警報。有關人士分析,今年有可能是自2004年大缺電以來電力供應最緊張的一年。
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嚴重干旱是三峽水庫“誘發”的嗎?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縮水”了?三峽水庫運用后,長江中下游發生的崩岸等河勢穩定問題如何解決?近段時間以來,三峽工程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熱點。為此,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撰文,《關于三峽水庫幾個熱點問題的思考》用以解答公眾的疑問。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遭遇50年來最嚴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紛紛因缺水告急。誰是這次大旱的“罪魁禍首”?大旱當前,輿論聚焦到了長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峽水庫。在互聯網上,有網民提出“三峽誘發干旱論”,稱三峽工程是造成今年長江中下游罕見大旱的罪魁禍首。今年的干旱是否是三峽工程引發的?帶著這個疑問,中國能源網內容中心張磊專訪了原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院士。
中國水電是在不斷擺脫困局中發展壯大的。上世紀50年代,水能資源不清,水電隊伍弱小,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明確電力建設方針是“火主水輔”,水電主要是做好勘測設計工作的前期準備,當時水電面臨困局;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初,國家確定了“水主火輔”方針,水電大上大下,大批水電工程上馬,1962年以后又大批水電工程下馬,水電再次陷入困局。10年動亂時期8個水電勘測設計院撤銷和分散了6個,一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也撤消了,水電第三次陷入困局。現在水電遇到的困局比前幾次好得多,算不了什么困局。關鍵是要弄清楚這次水電產生困局的原因。
近來,電價方面動作頻頻。繼4月份上調部分省份的上網電價之后,6月1日發改委決定上調山西、青海、甘肅15省市非民用電價,銷售電價平均每度上調1.67分。而就在發改委決定上調上網電價、銷售電價后,6月2日,多家發電企業宣布上調電價。隨之在6月3日,國務院下發《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該文件稱,發改委將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今年將擇機實施居民“階梯電價”。
新一輪電荒把全國烤得焦頭爛額之際,國家發改委終于出手了。6月1日起,上調15個省份的上網電價和工業、商業、農業用電價格。電價上調以后,預計發電企業的虧損額將有所減少,也就有了重新開機的理由,隨著發電量的增加,一定程度會緩解電力緊缺的狀況。不過,說到底,這仍是一種以人為調價代替市場機制化解煤電矛盾的應急之舉。人們擔心,電價上調之后,煤炭生產商將會跟進。
一場突如其來的“淡季電荒”正席卷我國東中西部多個省市。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警,全國電力缺口保守估計將達3000萬千瓦,堪稱近年來我國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
旱澇(旱澇急轉)和電荒是當前影響中國市場的兩大因素。從現在的跡象看,其負面影響有可能被低估。旱澇和電荒已經讓工農業都深受影響,成為今年經濟拖后腿的因素。從長期來看,能源和淡水這兩種資源,將會糾結為中國發展的關鍵限制因素,并由此影響到經濟發展、農業糧食、社會穩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們看來,面對干旱和電荒,不僅需要今年妥善應對,還需要在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上進行頂層設計和全局安排。
130年前即1879年上海才亮起中國的第一盞燈。但足足70年過去后,大多數中國人依然過著“除了星月,就是一片黑暗”的無電生活——1949年,全國的發電量按人均計算,一年的生活用電不足一度電。昏暗的煤油燈、背著煤氣包的汽車、衰敗的礦井……這些都是60年前的灰暗記憶。
這是個龐大的話題,是個復雜的問題。如果你對目前大中東局勢、利比亞局勢一下變得如此耀眼而倍感驚奇的話,那么我們這個話題或許是有意義的。
編者按:東北除了自然資源豐富外,水系也極其發達,在東北黑土地上,也可以修建一條像京杭大運河一樣的宏大工程,直至通江達海。這其實不是夢想,而是可以實現的一項宏偉工程。整體方案包括:開辟松遼運河;黃河穿陰山大隧越中蒙草原低地匯入呼倫湖;在黃土高原全面退耕還林:推倒“西疆山墻”導入西風水汽;開辟膠萊海洋運河,奠定東中國海“海日蓮”萬里云水基礎。
基辛格5月27日就滿88周歲了。在迎來大壽十天之前,他出版了《關于中國(O n C h i n a)》一書,5月17日將在美國全境各大書店發行。以《紐約時報(N Y T)》為首的美國主要媒體不約而同地介紹了這本書,并稱贊了他的慧眼和永無止境的研究熱情。
本書講述了一個人類和色彩斑斕的石油工業交織而成的故事。作者從美鈔的綠色到石油物理性質的黑色,再到代表美國紅白藍色進而到戰爭的血腥紅色,還有石油的其他色彩,如黃色、綠色和紫色等各個色彩分析了石油和人類的政治、商業、科技、戰爭、經濟等各個方面的聯系,指出石油工業及其產品,尤其是石油產品,將在今后幾個世紀中繼續存在。石油最終的色彩將是象征著帝王威嚴的紫色。在人類的第三個千年,石油產業仍將存在并保持繁榮。人類的能源需求將繼續增加,人類仍然會強調和擴大對石油的使用。這就是石油的紫色。
當前,全球能源資源緊缺已成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我國也正在經歷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在追求低碳與經濟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節能環保產業無疑具有巨大的優勢和發展前景。
當前,光伏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時期,中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都呈現迅速發展的狀況。這幾年,特別是中國光伏產業擴能勢頭不減,普遍擔憂和關注的焦點是中國光伏產業如何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下去。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光伏產業發展的初淺分析,探討國內光伏產業現存在的問題,以求得中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共識。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會員注冊 | 網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1999-2017 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蜂窩8號中雅大廈A座14層 郵政編碼:100038
電話:010-51915010,30 傳真:010-51915237
支持單位: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城市燃氣協會 承辦單位: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證040220號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08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