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無疑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詞匯和關鍵詞匯。備受關注的“一號提案”就是九三學社提交的《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提出低碳經濟提案的不只此一家。
2010年3月14日,全國人大閉幕,西方記者在人民大會堂的記者招待會上指責中國領導人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傲慢”,大會堂外確實漫天鵝毛大雪。算算九九已過,本應“耕牛遍地走”的大地依然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新的一年,按照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路,把加快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放在工作第一位。圍繞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重點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加大能源科技研發力度等。
甘肅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特別是河西走廊擁有得天獨厚的風電和光電資源。甘肅省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立足實際,科學謀劃,提出把甘肅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得到了國家的肯定和支持,酒泉風電基地成為國家批準建設的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實施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的一攬子計劃,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的局面,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全球氣候變暖之下的碳交易,對金融市場乃至金融格局的影響,正日益顯著。仔細分析這種影響,可以細分為一個短期問題和一個中長期問題。短期問題是,碳交易的結算貨幣會不會成為未來的主要國際貨幣;中長期的問題是,國際貨幣體系是否會在某種意義的“碳本位”上重建?
雪一片一片一片,輕輕飄落在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正如童話般的虛無結局一樣,氣候峰會的爭吵聲沉寂下來后,有關拯救全球變暖的世界性努力似乎也成了個大水晶球,前景莫測。
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趨勢,是人類應對能源、環境和氣候安全挑戰的必由之路。發展低碳經濟也適合中國發展的具體國情,既能擺脫對碳基燃料的過分依賴,減輕高油價的壓力,實現經濟轉型,又能保持適度、快速的經濟增長。
備受關注的政協“一號提案”以“低碳經濟”開啟了2010年兩會議題的序幕。這表明,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了低碳產業前所未有的關注。
2010年1月15日,由中國能源網主辦的《影響中國-2009中國能源行業十大事件評選》新聞發布會暨評選結果揭曉儀式在中商大廈舉行,中國經濟網、搜狐、中國新聞網、上海證券報等二十余家媒體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先生就此作出精彩點評。
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在當代中國的改革史上,吳敬璉可謂經濟學領域中成就最大者之一,幾乎參與了1978年之后所有重要的經濟改革論戰。
2009年8月份,工信部、發改委在其《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中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非常嚴重。而科技部在近期完成的一份內部報告中,對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說法表示了質疑。我國新能源產業是否真的“過剩”?其發展難題又該如何破解?
目前,建設“低碳城”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很多城市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張王牌,世界各地不少城市正在以城市為單元實踐著低碳經濟的理念。建設低碳生態城更是我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美國研究者提出一項大膽得驚人的計劃,即投入2萬億美元,緩解氣候變化的影響,讓撒哈拉和澳大利亞的荒漠都重新披上綠裝。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撐。面對常規能源短缺、環境問題凸顯的新情況,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國當前以及未來能源戰略的不二之選。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總投資預計將達4.5萬億元,能拉動全社會總投資9萬億元。這一數額遠高于此前國家能源局規劃的3萬億元。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會員注冊 | 網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1999-2017 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蜂窩8號中雅大廈A座14層 郵政編碼:100038
電話:010-51915010,30 傳真:010-51915237
支持單位: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城市燃氣協會 承辦單位: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證040220號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08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