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語 |
2013年初,《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正式公布,提出2015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40億噸標煤”控制目標。對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既顯示了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手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決心,同時也透露出我國能源消費增長過快、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的嚴峻。
|
封面文章 |
百度百科對于“新型城鎮化”是這樣解釋的: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單純從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鎮化,就是指涉及社會方方面面、關系到大至都市,小到農戶的產銷、合作、互動、和諧的新型社會關系。
|
高端論壇 |
我國已經順利越過了經濟發展的追趕期。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強勁,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力逐漸弱化和消失。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是把創新上升到國家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使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本期關注 |
30年來我國電源發展快速,到2012年我國的裝機容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在電源資源上,多耗煤、少油、缺氣、核慢、水利用差、風/太陽效率低。在電源結構上,沒有依負荷需求構建合理布局與科學的峰荷、腰荷、基荷電源比例,除常規水電(20%)發展正常外,其它皆存在嚴重問題……
|
|
專題討論 |
2013年7月29日《中國能源報》刊登了一篇不長的報道:《中核中石化簽訂扎吉斯坦鈾礦開采協議》。稱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次協商,后者最終同意前者“在其新疆伊犁盆地伊寧凹陷油氣勘查區域內進行鈾礦礦產資源開采,并就兩礦產資源的交叉勘查和開采達成了協議”。為此,雙方合資成立了中核石化鈾業有限公司。這個協議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它至少傳出兩方面的信息。一個是中石化在其已登記“占有”的區塊內允許別的公司插足,另一個是他意味著石油與其他礦產可實現聯合勘探開發。
|
頁巖氣勘探開發具有前期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亟需規模化的勘查資金持續投入才可能快速掌握其成藏機理和開發特點并實現規模量產。我國具有頁巖氣大規模成藏的基本條件,但頁巖氣分布范圍廣,其形成和富集具有獨特的特點,因此頁巖氣勘探開發實質是一個需要不斷打井來尋找局部“甜點”的長周期過程,且我國頁巖氣資源“家底”也需要通過大量探井活動才能日漸掌握。可見,前期頁巖氣勘查資金投入量對于實現頁巖氣成功開發意義重大。
|
在當前政治環境下,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日本“軍國主義”圖謀,亞洲安全合作將處于復雜和困難局面,而且這種狀態或許長期存在。金融貨幣合作上,亞洲國家存在巨大猜忌,很難取得類似歐洲或歐元區那樣的成功合作,人民幣與日元地位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盡管如此,東亞地區仍然存在合作經濟貿易合作空間,其中能源合作具有共同利益和意識,因此應該可以大有作為,應是當前東亞合作困局中的主要突圍線路,其中最重要的合作突破口應該是在天然氣價格機制方面。
|
天然氣是大幅度改善我國空氣質量,調整能源結構最現實、最著力的抓手,也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問題的“伙伴能源”,在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中起著關鍵作用。“十二五”規劃對天然氣(包括非常規天然氣)發展更是寄予厚望,在常規氣、頁巖氣、煤層氣和煤制氣產量方面都設立了非常高的目標。
|
特別報道 |
日本的“能源基本計劃”是日本2030年前的能源政策方針,當前的版本是2010年的版本,由于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事故,日本能源結構面臨調整,因此目前日本正在著手對該計劃進行修改,尤其是涉及核電的部分。本文將對日本能源基本計劃當時提出的目標和目前的修改動向進行分析介紹。
|
人物 |
史大楨(1932~ )男,江蘇省江陰市人,1932年12月出生于上海。高級工程師。1955年9月畢業于山東工學院(現山東工業大學)電機系,同年參加工作。1988年6月~1993年3月任能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93年3月任電力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組織和領導了電力工業管理體制改革。
|
全球能源問題專家、劍橋能源創始人丹尼爾·耶金博士表示,頁巖氣發展前期之所以會有如此龐大的資金愿意進入到這個領域很大程度上市因為當時的美國氣價較高,企業有利可圖。全球有很多地區的油氣資源因為價格偏低而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利用,這條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于中國目前天然氣價格倒掛的現象。中國應增加上游主體,放開價格管制。
|
分析點評 |
過去近40年,世界石油行業逐漸形成了三大中心。縱論天下之勢,有一個正說反說意思相同的話,即"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石油格局也不例外。
|
"能量守恒,物質不滅"的定律是不能欺騙和不能打破的,能源轉型踏踏實實的"增氣",而不是"制氣"。
|
一、前言
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簡稱北半環) 是國家電網公司交流特高壓電網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投資274億元,計入該工程投運而另外增加的其它各項投資后
|
2014年伊始,國家電網公司主要負責人署名著文"智能電網與第三次工業革命",涉及問題宏大,觀點頗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提出五縱五橫的三華特高壓同步網架作為智能電網的堅強基礎
|
新概念 |
1900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之一、尼古拉 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國“世紀雜志”發文,提出了以環境溫度,作為他稱之為自運行熱機“Self-Acting Engine”能源的設想。通過制冷獲得機械能是他提出的若干利用太陽輻射能構想的一部分,
|
書訊 |
首都北京,在經過連續四天的可吸入細顆粒物五級重度和六級嚴重霧霾污染之后,2013年10月1日,我們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4周年國慶。北京金色的秋天,藍天白云,秋高氣爽,似乎正在成為“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
嚴格意義而言,我們是能源行業的旁觀者。作為一個旁觀者,看清即罷,這就叫“旁觀者清”。但我們卻偏偏不滿足于“旁觀者清”,不僅要看清楚究竟,也要想清楚究竟,還想說清楚究竟,并希望將這些究竟告訴應該知道的人們。這就是我們的擔待,特別是本書作者韓曉平,總希望了解每一件事情的原委,及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并希望從自己獨特的視角,給人以獨到的啟示。
|
金秋是成熟的季節,也是收獲的季節。雖然,涼風習習,有時細雨綿綿。但是,秋天的美是清澈的,霧霾也是令人不安。就在這四處都是金黃一片的十月,中國能源網韓曉平先生寫了一本書,《美麗中國的能源之戰》,將由中國石油工業出版社近期出版,讓我們共同收獲這一份卓有成就的能源大作。
|
改革開放之初,由于投資瓶頸,中國的能源供應非常緊張。1980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舉辦的科學技術知識講座,邀請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時任所長,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世界著名的工程熱物理科學家,也是我的老師——吳仲華先生做了一篇題為《中國的能源問題及其依靠科學技術解決的途經》報告,他提出:能源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根本環節和戰略重點,各種不同品質的能源要合理分配、對口供應,做到各得其所。在能源利用方面,應該按照基本科學原理,按照能的不同品位,按照各盡其用的原則來進行。
|
論文平臺 |
文是首份研究美國頁巖氣開發的經濟、政策和技術歷史的學術論文。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回答哪些因素促成了美國頁巖氣的繁榮,從而為致力于開發國內頁巖氣資源的國家的利益相關方提供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