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語 |
本期能源思考編輯出版,正值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和中國讀書節。
|
封面文章 |
烏克蘭分裂將導致全球能源地緣戰略格局大洗牌,中國應如何應對這一新局面?在變局中如何爭取利益的最大化,將近期和長遠利益兼顧考慮,將成為一道艱難的選擇題。如果選擇正確,中國將在未來發展中獲取巨大的、可持續的、價格合理的清潔能量,保持自己的獨立自主,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一個巨大的生存空間。
|
高端論壇 |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于2014年3月22-2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在24日上午舉行的“探索低碳發展之路”對話上,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作了能源發展問題的主題演講。
|
本期關注 |
石油產業通常被分為上游和下游兩大領域。上游主要包括石油勘探、開發和生產,下游主要包括煉油、化工、銷售。單純從產業類型上看,上游屬于資源采掘業,下游的煉油屬于加工業、銷售屬于商業,三大行業的生產經營、技術及市場特征差異較大。
|
|
專題討論 |
在我國的荒、沙漠地帶利用二氧化碳和非淡水資源大規模養殖微藻來生產生物燃料和糧食既可以提高糧食供應安全,保障石油供應,也可以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和碳資源的利用,還能改善油品質量,通過產業化治理沙漠,為西部地區提供就業創收的新途徑。美國的工業試點表明,微藻制油因成本大幅度下降,能源產出大大高于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投入,而具備了大規模供應化推廣的條件。
|
針對我國能源流通量大、輸送距離遠的具體國情,應建立強大的特高壓交流輸電網絡作為能源傳輸的新途徑。采用特高壓輸電可減少輸電走廊用地面積,有效地減少土地占用;在輸送相同容量的條件下,采用特高壓輸電比采用500千伏輸電可降低1/3的損耗;采用特高壓電網可實現輸電和輸煤并舉,將來還可減少能源運輸燃料費用,降低能源輸送的成本。
|
特高壓如何起到調整能源結構的作用呢?概括來說,是因為特高壓輸電能夠大大改善我國煤炭消費結構和布局,推動“以電代煤”“電從遠方來”。特高壓電網調整能源結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調整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消費結構,二是為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消納創造條件。 未來通過跨區送電,特別是特高壓電網,把煤電基地大規模建設的高效的、低排放的煤電輸送到東中部地區,實現終端用能的“以電代煤”,將是特高壓電網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內容。
|
清潔能源發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需要更堅強、更智能的電力系統。目前,電網與風電接入匹配度不夠高,問題涉及規劃、技術等方方面面。另外,受技術、管理機制等因素制約,無法完全挖掘常規電源的潛力,提高其調峰、調頻的能力。特高壓解決的是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的“硬實力”,智能電網是為電力系統的高效運行創造“軟實力”,都是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優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發展舉措。
|
從理論上來說,1000千伏的特高壓線路每千米造價是500千伏線路的2.8倍,而輸送能力是500千伏線路的4倍。這樣來算,建設特高壓是節約了電力輸送費用,而不是增加了。如果從長遠來看,特高壓的應用并不會帶來經濟支出上的增加,它是又經濟又安全的輸電方式。西歐電網一直是一個互聯電網,但它不是一個利益體。所以,互聯電網不一定是一個壟斷電網。
|
霧霾源自工業化過程中利用能源不當,世界大都市都曾經歷,最后在有效政府治理下都得到解決。它是社會多因素的漸進積累而形成,工業化形成的生活生產方式不能突變,需要一個以十年計的漫長治理過程。治理大都市霧霾方法都是多元的,沒有單一的純技術方法,采用輸電方法只是霧霾搬家,交流特高壓輸電更是浪費的劣選方案。
|
如果用交流特高壓線路將華北-華中-華東聯網,則構成更多、更大規模的1000/500千伏電磁環網,將成為威脅電網安全的重大隱患,使國家電網安全時時都處于高風險的境地。根據電網復雜性理論和中國、美國大電網事故的統計規律推算,“三華”交流特高壓同步電網發生800萬千瓦負荷損失的大停電事故發生的概率將比異步互聯、分層、分區的超高壓區域電網發生同樣損失規模事故的概率高達15倍。
|
2014年3月24日中央電視臺主持激辯特高壓會,但很遺憾的,激辯本應雙方對等,但對反對交流特高壓一方,本來有條件邀請多名專家參加,卻只邀請正在住醫院,又不能到會上參加辨論,只是在會前在醫院作了短時發言的蒙定中專家。國網一方就事先可以針對這一反方發言激辯特高壓,但本人不在場,不能激辯,這是公正合理的激辯嗎?所以本人很遺憾,只能在會后提出補充的論證了。
|
特別報道 |
與石油為鄰,我們必須學會管控油氣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環境風險。蘭州水污染事件不是個案,事后更需要整個油氣工業引以為戒。王進喜的鐵人精神來自對中國貧油、人民積弱的憂患,而如今石油生產不能以為害國民環境安全為代價,因為這是對油氣工業最大的曲解。
|
人物 |
張光斗,1912年5月1日生,江蘇常熟人。著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工作。曾主持設計密云水庫,參加設計葛州壩工程,三峽工程等,為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發展和水利水電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13年6月21日13時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
盡管全主要能源生產國地面動蕩不斷,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激化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冷戰后既有地緣矛盾;利比亞又一臨時總理下臺,引發利國內新一輪騷亂;伊朗與西方談判無果,希望解除經濟制裁的結果撲朔迷離,但令分析人士意外的是,布蘭特原油期貨交易價格已持續數月維持小幅波動,平衡在110美元水平線左右,這與樂觀市場預期不無關系。
|
分析點評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郭慶方教授指出,當前中國石油煉制行業確實面臨著一些危機,卻并不意味著無所適從?!拔C”是既存在“危險”,又具有“機會”,只要按照危機經營的規律,塑造中國煉油產業甚至整個石油行業的發展韌性,中國石油企業定能克服困難,實現質的提升。
|
中歐能源合作應盡量減少貿易壁壘,在貿易法律法規上,相對于傳統能源,對新能源采取更加容忍的態度,給予新能源產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
近日,有消息稱中俄很可能于5月普京訪華時就俄羅斯對華供應天然氣一事簽訂協議。類似的期待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就價格問題存在重大分歧
|
新概念 |
近年來,由于世界人口劇增,工業發展迅猛,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超歷史水平,嚴重破壞了地球億萬年來保持的碳平衡。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1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5℃,氣候變暖導致自然災害加劇,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對人類生存和繁衍構成嚴重挑戰。
|
書訊 |
能源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必須系統謀劃和長遠考慮,形成明確的能源戰略及相應的政策措施。新世紀以來,我國開展過不少中國能源戰略研究。2004-2005年科技部為編制科技規劃綱要組織了中國能源戰略研究;2006-2008年,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了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研究;2008-2010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
論文平臺 |
按起主導作用的能源類型不同,將人類經濟發展依次分為薪柴、煤炭、石油(Petroleum,包括油和氣)和后石油時代。其發展史表明,新型能源從誕生到居主導地位要有相當長的過度期,其在能源構成中的比例也可有起伏、有逆行性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