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內超英國,趕美國”,無論這則由毛澤東1958年前后提出的類似烏托邦式的許諾口號如今如何令人唏噓,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2005年我國GDP完成了承諾的“超英”,隨后2010年超過日本躍居第二大經濟體,正式踏上了“趕美”道路。作為世界煤炭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可以說,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為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煤炭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的嚴重破壞,尤其是2012年以來反復出現的全國性大面積重度霧霾,嚴重威脅了公眾的身體健康。據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潘小川介紹,2012年煤源型pm2.5造成的超額死亡人數高達67萬人(包括COPD,肺癌,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相應的經濟損失高達5352億元人民幣,市民面對黑煙滾滾的煤電廠卻只能無奈地搖搖頭戴上口罩。可以說,上至高居廟堂的專家學者,下至處江湖的販夫走卒,說起霧霾的成因都會將煤炭列為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