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兩會是國家開年最重要的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則是明確一年發展方向的導向性文件,其中既包含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也是對新一年政府工作目標的安排,其中蘊含著一年經濟發展的機遇,從中也能發現各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石化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馬永生院士,在3月7日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發言提到:“汲取風、光等產業教訓,加強新能源發展頂層設計,建立行業標準、監管和政策支持體系,避免‘一哄而上’,防止‘爛尾工程’”。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環的重要介質,具有實現生態系統有機物的轉換和造成溫室效應的雙重屬性。將大氣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義為“灰碳”;無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氣圈中的二氧化碳定義為“黑碳”。碳中和是人類發展的共識,但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政治、資源、技術、市場、能源結構等諸多挑戰。提出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是實現碳中和的4種主要途徑,其中碳替代將是碳中和的中堅力量。新能源已經成為第3次能源轉換的主角,未來將成為碳中和的主導。
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全國能源消費量約為49.8億噸標準煤,實現了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提出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12月在氣候雄心峰會進一步宣布提升國家自主貢獻的一系列新舉措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本文主要摘自 1980 年 8 月 14 日中央書記處舉辦的科學技術知識講座的一篇報告(1980 年 12 月由知識出版社出版)。該文增加了一些材料后,在 1982 年中美能源與環境學術會議(北京)上以英文發表。1982 年、1983 年作者兩次應中共中央黨校邀請講課,講課稿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于 1983 年 7 月收入《科學技術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書中出版。
40年前,我國著名的能源技術科學家吳仲華曾經在中央書記處舉辦的科學技術知識講座中作了一篇《中國的能源問題及其依靠科學技術解決的途徑》報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12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目前,碳中和、碳交易每天都是熱門話題。今天我們也來為大家解讀一下相關概念。碳達峰是碳中和的先期目標(先達峰,再下降)。
3月5日的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2021年重點工作里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這是十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用"積極"的字眼來形容核電發展工作安排。
多年來,天然氣、可再生能源以及多能互補的各類分布式能源不斷發展,成為能源版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阻止、甚至逆轉全球變暖是“天下大事”,靠創新。能力不足,就學習、引進技術。有的要大量投資,但有的很簡單。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基建”被明確為“兩新一重”建設的首要內容,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手段。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會員注冊 | 網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1999-2017 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蜂窩8號中雅大廈A座14層 郵政編碼:100038
電話:010-51915010,30 傳真:010-51915237
支持單位: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城市燃氣協會 承辦單位: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證040220號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08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