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要從事冷力發電(簡稱冷電)技術研發。冷力發電技術是利用環境熱能(常溫空氣或水中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技術。
?眾所周知,環境熱能是可以利用的,熱泵是目前成熟的利用技術,但其溫升一般不超過60度,能效比平均也只有1:3左右。盡管ORC(有機朗肯循環)技術可以做到60度的溫差發電,但是在如此低的溫差之下其發電效率不會超過10%。兩者組合進行發電投入產出比低于1:0.3,沒有人會做這種傻事。然而,是否熱泵就是人類利用環境熱能的天花頂,永遠不可能再突破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熱泵技術只有四大功能部件(蒸發器、冷凝器、壓縮機和膨脹閥),比較簡單。而簡單是把雙刃劍,簡單可以提高可靠性,同時簡單也會帶來功能和性能上的限制。
其次,成都西部智谷孵化的冷力發電技術項目已實現對熱泵性能指標的飛躍性突破,只要將溫升提高到幾百度(通常不低于300度),能效比提高到1:10左右,冷力發電就是可以實現的。何況團隊還發明了無冷源損失的熱力發電循環,可實現熱力能效比就是發電能效比的壯舉。
團隊用于提升環境熱能的設備稱為冷熱機,而冷力發電技術是在冷熱機的體系中嵌入汽(氣)輪發電組的新型熱力系統。
整套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以及系統能效的第三方檢測,是團隊目前工作的重心。當前制約我們的主要因素是資金以及核心設備的開發,利用現有工業體系中有關部件組合所作的實驗只能完成原理驗證,無法實現預期的效益和產業化。在極其有限資金的支撐下,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實現最低限度的性能證明,從而點燃社會各界與資本的熱情。我們近期實驗的最低目標是溫升300度左右時能效比要達到1:5左右,這將對熱泵產生顛覆性的優勢。
冷熱機和冷力發電機的產業化將徹底顛覆人類社會現有的能源利用格局,將大大加速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冷力發電技術的優勢是目前風電光伏水電等發電形式完全不能比擬的,后者地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的缺點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必須要利用儲能技術來支撐才能實現電力系統的轉型升級,而目前的大規模儲能技術從規模、成本和善后等方面來講還遠遠不能滿足此等要求,前景堪憂。而冷力發電利用的空氣和常溫水中的熱能,這些能量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實現綠電的24小時平滑輸出,是藍星上的終極能源。
冷力發電業務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出售綠電,不考慮冷力發電機的出售和租賃,盡可能避免仿制。當然在交通等領域(比如在汽車上的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