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水電”紀念大會今天上午在京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40年來我國水電累計發電量超過14萬億千瓦時,約相當于替代標準煤4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113億噸、二氧化硫0.37億噸、氮氧化物0.32億噸,對保衛藍天碧水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野介紹,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僅為1727萬千瓦和446億千瓦時,至2017年底分別為3.41億千瓦和1.19萬億千瓦時,增長了近20倍和26倍。中國水電在規劃設計、施工安裝、設備制造、運行管理、投資融資等全產業鏈綜合技術和管理水平上邁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在此背后,科技創新引領我國水電發展不斷攀登高峰。通過三峽等工程實踐,我國僅用7年時間便實現大型水電裝備的自主設計、制造和安裝,如今不僅世界上單機70萬千瓦以上的水輪發電機組絕大部分安裝在中國,而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機容量達8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也為中國僅有。
張野表示,目前依托“西電東送”骨干水電工程已建成5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年送電量2000多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原煤1億噸、減排二氧化碳2億噸。同時,我國水電資源80%集中在西部地區,經過長期努力已開發約兩億千瓦,占我國已建常規水電的65%,有力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此外,水電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目前,我國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水電開發多形式的合作關系,承接了60多個國家的電力和河流規劃,業務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擁有海外權益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在建項目合同總額超過1500億美元,累計帶動數萬億美元國產裝備和材料出口。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