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推出可謂是一波三折,近日終于在“千呼萬喚”之下浮出水面,其中的政策導向性呼之欲出。當然,該政策是國家基于低碳環保理念下的積極嘗試,希望借此推動新能源車在國內的發展。至于政策的實際效果如何,還要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不管怎樣,這次的新政“試水”對于汽車廠家的研發方向而言,或許成為一個明確的指引信號。
上海汽車 榮威純電動汽車乘風而起
上海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歷史可追溯至2002年。那時公司已開始研究未來汽車的技術發展路線,當時歐洲的基本路線是柴油化,美國走的是燃料電池路線。經過研究,上汽的技術路線明確為:在汽車驅動電動化的趨勢下,上汽重點發展純電動和混合電動,兩者要盡快產業化;跟進燃料電池車,進行示范化運行。
根據新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因此,上海汽車仍會繼續電動化的汽車新能源發展戰略。盡管混合動力版的榮威750由于不能滿足排量低于1.6L的要求而未能獲得5萬-6萬元的補貼,但上海汽車仍有自己的打算。上汽股份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干頻表示,榮威純電動汽車明年將有望面市,它的功率可以達到16萬到20萬千瓦時,因此應該可以享受到最高6萬元的補貼。
基于新政內容,上海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主抓兩個環節:一是為世博會提供了970輛新能源汽車,包括油電混合動力、超級電容車、燃料電池車和純電動車四大門類。二是作為上汽新能源戰略的過渡性目標,2010年榮威750中混油電混合動力車要實現小批量投產,節油率達到20%左右。更重要的是到2012年,公司要完成強混混合動力車(類似豐田普銳斯)的生產,節油達到50%以上。此前,上汽生產的純電動車已經在北京車展亮相,而2030年的概念純電動車目前正在世博上汽通用館示范運行,也在中國館展示。
上海通用 新能源車任重道遠
作為傳統的汽車業巨頭,通用汽車一直致力于對傳統內燃機的改進。而關于新能源車的研究,上海通用向來堅持三條路線,即發展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和研發氫燃料電池。尤其是在氫燃料電池方面,上海通用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研發,現在已接近投產。但是此次新政直指電動車方向,而且補貼標準也是需要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因此上海通用很有可能會重新調整研發方向,把重點落在電動車研發領域。
上海通用相關人士認為,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出臺,對市場是有激勵作用的。但是現在通用在成本控制方面還有差距,比如就弱混車型來說,光電池的成本就要2萬至3萬元,僅補貼3000元的作用不是很大。“從時間上估計,預計在今后10年內,即2020年,新能源車投入實際使用大概在10%之內,其中電動車的比例占到5%,其他是混合動力。到2030年我預計這個比例在30%-50%左右。”上海汽車副總裁、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早在今年的北京車展期間就作出如上預測。
2007年,上海通用推出了采用輕混技術的別克君越。這是國內第二款投放市場的新能源汽車,但上市3年來,其年均銷量不過百輛。“實際成本要貴出4萬元,廠家通過內部消化的方式,化解了其中2萬元,但是多出2萬元的售價還是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丁磊表示。新能源車在國內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上海通用正在積極探索之中。
廣汽豐田對混合動力仍充滿信心
2005年就將混合動力王牌車型普銳斯拿到中國來生產的豐田絕對沒有想到,5年后等來的卻是一個與自己預期大相徑庭的結局。毫無疑問,這次政策的出臺,對于豐田長期以來在中國市場高調堅守的混合動力戰略來說,是一次莫大的打擊。因為相比于接近豐田皇冠售價的普銳斯而言,針對私人消費者可能提供的區區3000元的財政補貼,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對于拉動該車在國內銷量來說,明顯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廣汽豐田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混合動力凱美瑞車型不在國家出臺的新能源補貼的范圍里面,在刺激消費者方面多少有些影響,但目前在市場表現還是不錯的,我們對混合動力凱美瑞還是充滿信心。”“新能源車售價真正下降,起碼還要半年。”廣汽豐田某4S店客服經理指出,本次補貼的新能源汽車需要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補貼的額度,這就要求對每款新能源車都重新測定其能量,上報國家批準,批復后再由廠家降價,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消費者應該要等半年左右。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