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建立一個高效的氫社會不太可能一帆風順。中國可能有很大的氫燃料汽車目標,但有傳言稱,中國可能面臨氫儲存方面的挑戰,這可能使實現這一目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根據國家產業發展規劃,中國計劃到2030年累計交付10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HFCEVs)。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中國并沒有把支持未來氫社會的愿望作為一個秘密。據《氫燃料新聞》報道,就連中國電動汽車運動的“鼻祖”萬鋼也表示,中國需要考慮“建立一個氫社會”。
考慮到目前中國的道路上只有大約1500輛燃料電池汽車,到2030年達到100萬輛,這無疑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事實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這一目標到2030年可能無法實現。
上周,歐陽明高在海南召開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到2030年至2035年,中國有望實現100萬輛汽車的目標,這比原計劃要晚幾年。
然而,盡管中國在長期發展氫社會所需的各個方面不太可能面臨許多重大障礙,但大規模采用氫儲存可能是有問題的。
氫儲存的挑戰對汽車和車站來說都是一個問題,而獲得氫和潛在的燃料電池技術不太可能成為主要問題,原因是國內的氫燃料技術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日趨成熟。
然而,這些汽車最昂貴的元件之一是車內的儲氫容器,歐陽明高曾表示,這些容器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挑戰。此外,歐陽表示,這是一個挑戰,也將影響加氫站的建設。這些站點在短缺內將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需求。
據CX Live報道,由于此事的敏感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對于這些汽車的基本儲氫設備,中國將繼續依賴進口,這使得生產這些汽車的成本很高。
然而,盡管存在這些氫儲存方面的挑戰,歐陽明高相信,到2025年,中國將實現至少5萬輛氫燃料汽車上路的目標。
(原文來自:氫能與燃料電池快訊 中國新能源網綜合)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