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提速,氫能這一短板也日益被重視。在氫氣儲運環節,氣氫相對成熟,液氫比氣氫技術及實現難度高很多,國內外液氫發展程度有天壤之別。究竟國內液氫產業化痛點在哪?哪些企業在布局,目前進展如何?
高工氫電了解到,目前美國、歐洲、日本從液氫的儲存到使用,包括加氫站全部都有了比較規范的標準和法規,液氫發展產業鏈比較完備。其中,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最成熟的液氫生產和應用地區,年消耗液氫超過10萬噸。
從液氫工廠建設情況來看,美國的液氫工廠全部是5噸/天以上的中大規模,并以10-30噸/天以上占據主流。近兩年,PRAX、AP、法液空在美國相繼新建的液氫工廠規模都在30噸/天及以上,預計2021年美國液氫產能將突破500噸/天。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液氫產能主要應用于電子、化工、冶金等工業領域,這些領域消耗液氫超過70% ,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對液氫/超純氫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用液氫只占少數比例。也恰恰因為液氫的廣泛用途,帶動了液氫的大規模生產及成本的降低,才能滿足燃料電池汽車低成本用氫的需求。
一個典型案例是,plugpower公司運營2萬輛燃料電池叉車和百余座加氫站的案例和產業鏈的經濟性表明,美國已經通過大規模化氫液化工廠和高效的儲運體系所建立的氫能基礎體系,實現了燃料電池商用車輛不依賴于補貼的市場化運營。
反觀中國,目前國內液氫以航天軍事應用為主體,正在圍繞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開展民用液氫的探索,但仍然缺少大規模民用商業化液氫工廠的頂層規劃、示范項目和應用推廣,缺少液氫在電子工業、石油精煉和高端制造業的應用市場挖掘。
標準與法規方面,目前國內液氫相關的只有軍用標準,民用液氫的生產、質量、安全、道路運輸等標準和法規尚未完善,嚴重掣肘液氫的發展。
國富氫能研究院院長魏蔚博士表示:“液氫在維持氫氣極高純度方面,具有規模經濟、高效可控、不易污染、品質穩定等特點。燃料電池汽車只是液氫很小的一個應用領域,其實半導體、粉末冶金、精制煉油等高端制造業都會用到超純氫,液氫在這些領域的應用比燃料電池大的多,而且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超出想象。一旦國內液氫產業鏈發展起來,將大幅提升材料、半導體、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產品質量和制造水平,甚至可能會改變中國的工業體系。”
所以,無論從燃料電池汽車還是高端制造業發展角度,國內都應該發展液氫。
值得慶幸的是,國內頂層設計及少數企業已經開始在液氫領域有所行動。今年6月26日,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關于對《氫能汽車用燃料液氫》、《液氫生產系統技術規范》和《液氫貯存和運輸安全技術要求》三項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的函。
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于2008年6月,主要負責氫能生產、儲運、利用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同時對口國際標準化組織氫技術委員會(ISO/TC197),開展國際氫能標準化方面的交流。其本次針對液氫領域制定的三大征求意見稿一旦正式出臺,標志著我國液氫的制、儲、運將有標準和法規可依。
此外,以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下稱“國富氫能”)、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富海”)、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嘉化能源 代碼:600273)、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鴻達興業 代碼:002002,聯合北京航天布局液氫)等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布局液氫。
一名資深人士向高工氫電表示,未來隨著液氫技術取得突破,產業鏈逐漸完備,下游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將從原來從國外氣體公司采購轉向國產液氫應用,這將帶動中國液氫市場成本的快速下降,也會推動燃料電池用氫成本的下降,從而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化發展。
上述國內企業液氫布局最新進展如下:
國富氫能
高工氫電了解到,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下稱“國富氫能”)聯合陳學東院士建立氫能院士工作站,回歸裝備制造業本質,以產業化推廣為導向,攻克氫能裝備“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全面系統地對大規模氫液化裝置、液氫球罐、液氫儲運容器與高壓、液氫加氫基礎設施成套枝術以及氫膨脹機等關鍵設備等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應用。
國富氫能的液氫儲運容器企業標準已制訂,國家市場管理局指定的技術評審已經開始,正在試制加氫站和液氫工廠用儲運容器;引進俄羅斯氫液化工藝包,從8.5-10噸/天規模做起,向30噸/天目標提升,逐步建設日產百噸級液氫工廠。
中科富海
中科富海成立于2016年8月,是中科院理化所的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公司,依托理化所在大型低溫制冷系統的研發和制造方面的突破,其核心技術應用涵蓋液氫到超流氦溫區大型低溫制冷裝備,工業氣體到到稀有氣體電子特氣一體化服務,天然氣提氦裝置和氫液化、液氫儲運及加氫站全套解決方案四大領域。
高工氫電了解到,中科富海已成功設計了0.5噸——5噸/天的系列氫液化裝置。目前,中科富海與中科院理化所在北京成立了聯合工程設計中心,在廊坊建設了研發測試基地;在廣東中山成立了中科富海(中山)低溫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低溫裝備的制造、集成與調試;同時成立了中科富海(揚州)氣體有限公司和杭州氣體業務中心。
鴻達興業
2月18日,鴻達興業于當天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簽訂了《氫能項目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氫液化示范項目,示范項目在內蒙古烏海生產液氫,采用鐵路、公路等方式運輸到廣東等地銷售,目標市場為當地政府正在推動的燃料電池汽車以及部分高純氫氣用戶,鴻達興業負責項目立項、建設制氫直至氫氣提純的裝置以及全部的公用工程等設施、項目用地等。北京航天負責氫氣液化裝置的技術、自有專用裝備制造、人員培訓等。
北京航天成立于1958年,是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技術先進的航天動力地面綜合試驗研究基地,我國唯一的氫氧發動機研究試驗基地。其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液氫生產及儲運應用單位,為我國運載火箭提供液氫、液氧等燃料,并負責火箭氫氧發動機的測試試驗。
5月14日,鴻達興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烏海化工在烏海市海南區海化工業園建設的第一座加氫站成功投入使用,向氫燃料轎車、大巴車及工業車輛提供合格的氫氣。該加氫站加注能力包含35MPa和70MPa兩種氣體加注方式,同時設置液氫儲罐。
嘉化能源
7月9日,嘉化能源與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氫液化工廠合作框架協議》。事實上,今年以來,除與浙江能源集團的合作外,嘉化能源已經多次展開氫能尤其是液氫布局。
比如3月29日嘉化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在嘉興與三江化工有限公司及空氣化工產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氫能綜合利用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約定空氣化工及其關聯公司擬在浙江就嘉化能源、三江化工的尾氫資源,投資氫能和液氫項目。
4月,嘉化能源與國投聚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國投聚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發揮各自在能源化工和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優勢,完成以液氫工廠為核心的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站等區域基礎設施綜合解決方案供應。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