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少油、缺氣”是我國能源稟賦的顯著特點。從能源結構來看,2018年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占66%,石油占19.1%,天然氣僅占5.9%。作為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石,煤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下,如何將煤炭資源更清潔、更高效地利用,是擺在我國能源轉型面前的現實問題。
作為清華控股的清潔能源上市平臺,誠志股份依托清華大學的人才和學科優勢,從對傳統能源的環保型再利用到助力環保型智慧城市建設,不斷進行能源轉型升級的創新嘗試。2019年12月3日,誠志股份與湖北省荊州市、AP(中國)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荊州建設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煤化工及工業氣體項目,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助力荊州地區經濟及煤化工產業發展。稍早前的11月,誠志股份與AP(中國)簽署合同,提出將共同設立誠志空氣產品(南京)氫能源有限公司,以期在氫能利用方面發揮示范效應,為地方發展帶來更多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定要把煤的事情研究透、解決好”
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一股獨大的地位短時難以撼動。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7》,截至2016年,我國探明能源儲量中煤炭約為2440億噸,石油35億噸,天然氣5.4萬億立方。其中,煤炭探明儲量達到世界的21.4%,石油占1.5%,天然氣為2.9%。
基于我國能源結構的現狀,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煤仍是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做好煤化工產業是確保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大事,是實現能源戰略長遠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從國家整體能源戰略來看,如何更好地利用煤炭資源,是能源戰略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曾表示,在中國的能源格局上,一定要把煤的事情研究透、解決好。
自2007年起,誠志股份全資子公司南京誠志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誠志”)陸續完成四期煤化工裝置建設,目前具有每小時28萬方合成氣產能,年產烯烴(乙烯、丙烯、丁二烯)100萬噸,丁辛醇25萬噸。作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中國MTO產業鏈的開創者以及高度自動化生產與節能減排標兵,南京誠志采用CTG(煤制氣)和MTO(甲醇制烯烴)聯合的新型煤化工裝置,全部用煤均為原料煤,產品結構合理,碳利用率較高,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CO2排放遠低于同規模甲醇廠和同煤耗電廠,尾氣總硫排放只有國家排放標準的1/10。
在誠志股份向大企業邁進的時代背景下,南京誠志結合自身優勢,踐行“縱橫結合”的發展戰略。縱向上,依托CTG和MTO業務,向上靠近優質煤炭和天然氣資源,向下延伸烯烴產業鏈,探索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橫向上,利用現有的氫氣產能切入氫能產業,通過與戰略合作伙伴合資的方式布局制、儲、運、加等氫能基礎設施,通過轉化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聯合產業其他參與者等方式打造完整氫能生態。
“推動氫能產業集聚,打造完整氫能生態”
氫能是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發展方向,發展氫能產業可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革命,應對氣候變化。從2006年起,我國陸續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內容涵蓋電堆核心技術、材料與過程機理研究、燃料電池汽車設計、系統關鍵部件開發等。
2019年初,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更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點燃了氫能產業發展的熱潮。在氫能爆發式發展的風口下,全國各地對氫能產業的規劃布局也在提速。數據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7個省份22個城市及地區發布了氫能相關的地方政策。
在氫能產業發展初期,低成本、規模化和穩定高效的供氫能力是支撐行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據了解,南京誠志目前具備年產5萬噸純度99.99%的氫氣產能,可為下游客戶提供穩定高效的氫氣供給;美國空氣產品公司則具有豐富的氫氣提純、液化、儲運和加注經驗。雙方優勢互補,成立合資公司開展氫能基礎設施業務,打造輻射長三角的氫能綜合利用一體化平臺。未來將分階段推進加氫站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并探索完善相關技術標準規范。
據介紹,誠志股份和誠志重科還將聯合清華大學,將實現燃料電池創新成果落地,以交通應用為示范推動南京氫能產業集聚,打造完整的氫能生態。
作為清華大學服務社會的重要窗口,誠志股份將沿著從“清能”到“氫能”的發展路線,不斷探索傳統能源綠色清潔利用新模式,為中國能源轉型發展和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