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舉辦了2010年江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展洽會,展會展出全省26家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的100余款新能源整車車型。在展洽會上,江蘇省內的87家企業成立了“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該聯盟是國內自重慶、北京等地后,又一個意在整合省內資源的“產學研”聯盟。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李勝茂指出,2009年是國內區域性新能源汽車聯盟成立的高峰期,今年鮮有地方性新能源汽車聯盟建立。相比北京新能源汽車聯盟建立已有1年多的時間,顯然此次成立的江蘇省新能源汽車聯盟并無多少新意可言。總的來說,江蘇新能源汽車聯盟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李勝茂認為,結合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具體省情,應該說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是一個的比較現實的選擇。從省內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水平來看,江蘇在業界的地位與其國內第三的經濟總量極不相稱。江蘇缺少規模較大的本土型整車生產企業,且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多而不大的特征十分明顯。在其他省市紛紛成立地方性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強化自身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的時候,江蘇成立本省的新能源汽車聯盟,整合區域內的相關資源,實屬必要。
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成立后,最為直接的作用就是整合區域內相關資源,做到抱團發展,最終產生規模效應。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來看,江蘇這次著重整合了省內關鍵零部件制造廠商與整車生產企業,試圖實現零部件企業銷售業務與整車制造企業采購間的無縫對接。另外,面對區域內研發力量薄弱且分散的局面,此次江蘇新能源汽車聯盟也是力圖整合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所擁有的研發力量,最終實現研發力量的優化投放。
李勝茂認為,但如果從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的成立時間來看,現在顯然不是最佳時機。一方面,去年國內一些省市紛紛成立區域內的新能源汽車聯盟,客觀上加劇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地方保護主義,站在國內整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度來看,這就不利于相關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如許多“十城千輛”工程試點城市在新能源汽車公務車的采購上,基本上都是采購本地車企所產車型,這也是業內許多有識之士詬病地方性新能源汽車聯盟的一個地方。
前不久,國內汽車行業內的前十大車企召開會議,強烈建議成立全國性的新能源汽車聯盟,這一提議現已獲得了相關部門的支持,目前成立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江蘇在這期間成立區域內的新能源汽車聯盟,顯然與這一大的背景是相違背的。一旦全國性的新能源汽車聯盟成立,江蘇省內的新能源汽車聯盟將會名存實亡。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也指出,從根本上說,地方性新能源汽車聯盟的成立更多是一種政府宏觀調控行為,政府對產業聯盟的建立進行適度引導本無可厚非,但相關部門如果強行的將區域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源整合在一起,那么未來這樣的行業組織所發揮的作用將會十分有限。所以在建立區域內新能源汽車聯盟的問題上,地方政府的正確態度,應該是順勢而為,而非拔苗助長。
責任編輯: 江曉蓓